中国义乌网11月9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刘蓉) “砂糖要勿砂糖?刚榨出来的砂糖!”伴随着一声声的吆喝,信步于义亭西楼村的蔗林旁,浅尝一块勾着红糖的麻花,如是,好不惬意。
进入11月的义亭,空气中都泛着糖香,随着今年红糖季的如约而至,首届红糖文化节甜蜜来袭。欣赏精彩的文艺汇演、品鉴新鲜的红糖产品,更在厨艺比拼、趣味运动中感受互动的乐趣,在红糖文化陈列馆内、榨糖老匠人的跟前感受渊源的红糖记忆……这般文化与生活共融、欢声与笑语交织的活动,吸引了远近百姓的热情参与。
殊不知,一块小小的红糖,一份横跨400余年的香甜,对于义乌人来说,实在有着数不清的回忆,它不仅为贫瘠的土地带来丰收,更为鸡毛换糖成就世界超市创造了可能;而对于义亭人来说,更有着道不完的情谊,它是一份振兴的产业,一块锃亮的招牌,更一缕难忘的乡情。
声名久著的“义乌青”
历久不变的“榨糖情”
义乌“红糖之乡”的名声传扬已久。义乌红糖因色泽嫩黄而略带青色,故又名为“义乌青”,素以质地松软、散似细沙、纯洁无渣、香甜可口著称。在民国十八年的西湖博览会上就被授予了特等奖。
400年前,“糖公”贾惟承引进并推广了木糖车榨糖技术,使义乌糖蔗生产进入商业化轨道,能作为大宗商品出售。义乌红糖的鼎盛时期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义西南地区普遍种糖蔗,面积有6万多亩,产红糖约1万吨。
2014年,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公布,“义乌红糖制作技艺”成为首个以“义乌”冠名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并获得国家农业部颁发的义乌红糖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受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
“现在,我们大部分的红糖还是延续着古法技艺,就是用义乌本地所产的青皮糖梗为原料用铁锅熬制红糖的一种传统手工技艺。”西楼村榨糖师傅楼光铨是义乌红糖的浙江省级传承人,他介绍说,义乌红糖制作技艺有独特的流程与工序,主要分为选料、榨汁、煎熬和风干4个工艺流程,包含20多道技术工序。因为制作过程仍为人工操作,未经工业提纯,使得义乌红糖最大程度保留了原汁原味的养分,营养价值远胜于白糖。具有舒筋活血、驱寒去湿、暖胃强身诸功效。
逢年过节或看望孕妇、病人、老人,义乌人都习惯拎上几包红糖走亲访友,稍有年纪的义乌人记忆中应该都有拜年拎“斤头”的印象,那“斤头”中,红糖一定是必不可少的一样。
这就使得,红糖成为了一代人成长了、离家了,一份最为难忘的乡情。
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不是什么红糖都叫义乌红糖
谈及久负盛名的义乌红糖,免不了说起义乌红糖的主产区——义亭镇。
小到街头巷尾的卡通糖贩,大到镇区主干道的店招主色调,义亭镇内四处充溢着红糖元素。据统计,2018年,全镇糖蔗种植面积5000余亩,主要分布在西楼、先田、吴村、鲍宅、王阡等村,糖蔗总产量3.5万吨左右,红糖总产量3500吨,红糖产业总产值约1亿元。
“现在全镇共有27家红糖厂,其中企业或个人经营的10家,村集体红糖厂17家。每年到了榨糖季,镇里村里忙碌着,熬出来的红糖一部分卖给游客,一部分作为礼品送给亲戚朋友,村里轮到榨糖的那天就如亲朋团聚,很是热闹,这都是几十年来义乌农村百姓的一种民俗习惯了。”义亭镇农办主任龚洪建说。
红糖产品好不好,质量口碑很重要。
在刚刚完成改造的吴村红糖厂,村支书吴礼松正在与村民一同收拾加工区的消毒用品。他告诉记者,现在进入其中的操作人员必须穿工作服,戴帽子,戴上口罩、手套,并按照规定消毒洗手,才能开始作业,不允许其他人员进入。“要像以前一样进入加工区打糖勾,已经成为历史。但通过周围一圈玻璃,顾客能看到里面操作的情况,也可以请工作人员帮忙打糖勾。”吴礼松说,这座重建的红糖厂由全村145户村民众筹220万元建设,以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主体和标准来做红糖。因为位于四海大道边,来购买红糖产品的人络绎不绝,“这几天,我们忙得几乎停不下来,每天的营业额都近20万元。”
吴村红糖厂的提档改造,只是义亭红糖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义亭镇为保护义亭红糖传统产业,斥资千万筹建了标准化红糖食品生产加工示范基地,精心打造“红糖飘香”农情体验美丽乡村精品线,营造良好的休闲旅游环境,连续多年举办互动活动,建设红糖文化陈列馆,丰富红糖文化内涵,持续擦亮义亭红糖的金字招牌。
在此基础上,随着《义乌红糖》和《义乌红糖加工技术规程》两项团体标准发布,意味着义乌红糖的生产工艺及产品质量将更加规范,今后,不是什么红糖都能叫“义乌红糖”!
从古法榨糖到农村电商
这份乡情如何“漂洋过海”
“入口即化、温脾暖胃,各位宝宝不想尝尝今年新出的义乌红糖吗?凛冬前赶紧入手吧。”在红糖文化节的活动现场,一名主播正在与网友互动,现场推销起了今年新糖制成的红糖产品,而一旁的西楼村村民杨玫,正在紧锣密鼓地处理自己几个电商平台上的订单,“刚刚收到一个新疆的订单,这是位‘老朋友’了,每年都会从我这儿定去百来斤红糖产品。”杨玫告诉记者。
近年来,扬名在外的义乌红糖,受限于时间与空间,使得不少义乌之外的人鲜少尝到最地道、最醇正的甜蜜。近年来,义乌电商产业蓬勃发展,辐射面广至义乌全城各个角落,站在这一风口,义亭镇红糖产业及时拓展销售渠道,村民、农户集体“触电”,将义乌最富盛名的义亭红糖远销各地。
义亭红糖素来供不应求,榨糖季未到,便有不少人会四处咨询。“我前些年在城里上班,经常有同事、朋友让我顺路捎一些,因为西楼红糖味醇色正,一个传一个,找我代购红糖的越来越多。”说是代购,杨玫那些年却从未赚过朋友一分钱,但却启蒙她的致富之路。利用西楼村的红糖优势,杨玫从2015年的榨糖季开始着手筹备自己的网店,找最信任的糖农买糖,找品质可靠的包装商进购罐、袋,亲手将客户订购的产品装进包装中,最终选择最放心的快递寄往世界各地。
“因为村里还是以农民居多,以往都是顾客上门采购,虽然最直观、最实在,但是也最麻烦。”杨玫一手拓展的线上销路,令村民欣喜之余,也为红糖的最佳口感争取了时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义亭镇有超过40%的农户以个人或企业的形式从事红糖的线上销售,相继涌现出如敲糖帮、满堂红等炙手可热的农村红糖品牌,将义乌这份浓浓的乡情甜到世界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