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对新时代社会治理作了深刻阐述,提出要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要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这也是面向未来数字社会治理的基本体系架构。
“共建”即共同参与社会建设,目标是社会资源的最大汇集。数字社会治理运作的基础是数字化,治理主体基于各种终端传感器布局和互联技术,能够精准感知广域社会状态信息并进行预测。在制度设计上,数字社会治理的过程本身就是风险规避、转移和对冲过程,对社会问题进行实时感知和即时研判,能够为对社会问题的发展及其次生、衍生的全生命周期的处置提供全过程动态支持。
“共治”即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其目标是社会能力的最大集成。数字社会治理运作的核心是规则,实现路径是智能化。大数据平台和云计算技术为社会治理需求的精确感知、任务—资源(能力)—主体的智能匹配、组织的敏捷构建与重构提供技术支持,面向真实需求的管理逻辑进行资源集成,从而能够最大化整合社会能力,并确保社会治理服务的精准性和个性化。
“共享”即共同享有治理成果,其目标是社会问题的最好解决。数字社会治理的目标是“善治”,需要构建社会主体利益共同体,其实现路径是共享经济。利用现代ICT(信息与通信)技术,通过变革交易方式实现“物尽其用”和“点对点的按需分配”;通过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采用以租代买、以租代售等方式让渡产品或服务的部分使用权,降低了社会资源交易成本,实现资源利用效率的最大化。而社会治理方法、工具库的开放和群体决策功能的实现,可以大大增强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每个个体都能成为社会治理服务的供给者,社会活力得到无限释放。
近年来,我省通过“互联网+”“智能+”创新社会治理,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数字社会的到来作了充分的准备。一方面,目前浙江省数字经济总量已达到2万亿元,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为数字社会治理提供了产业条件和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浙江省数字社会治理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城市大脑助力社会治理数据集成化、“最多跑一次”推动公共服务数字化。
全面形成数字社会的社会治理能力,需要在数字社会构建的过程中,通过平台搭建、法治保障、数据开放、公众参与和人才培养等提供资源和能力,逐步构建形成能够与数字社会的公民意识、权力向度、技术形态、风险特征等相匹配的社会治理模式。
加速数字社会治理相关立法。国家层面已出台《网络安全法》,且《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也呼之欲出。我省需要针对构建数字社会中的社会治理现实问题和需求,通过制订相应的实施办法对上层法相关规定进行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此外,数字社会将会形成新的社会经济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产生诸如数字资产所有权、数字市场交易规则、基于开放数字创新的利益归属、政府职能转变、人工智能伦理、数字鸿沟、数字风险防范等新问题,给当前的法律体系带来挑战和冲击,亟须加强对我省在数字社会构建中已经出现的问题和苗头性问题进行持续立法调查,在详细论证的基础上提交立法申请。
扩大政府数据开放。目前我省已开通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但数据的领域、规模和质量都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政府数据开放质量越高,数据的可用度越强,基于数据的社会治理创新会越有效。在政府数据开放的基础上要制定和完善政府数据开放标准体系,尤其是对涉及国家安全、个人隐私、商业机密的数据,要有专门的安全管理标准,平衡好保密与开放的关系,在数据收集、融合、开放、利用等各个环节能嵌入相应保护机制。数据利用的基础在于有明确的权责界定,通过建立数据许可制度,明确政府与用户的权责,确保数据利用和数据交易的有序性,激发数据开放市场活力,提高数据利用率和价值。
以公众参与为手段培育数字社会治理主体。公众参与意识和能力的提升是公众扮演好未来社会治理主体的前提。传统的公众参与受到地域和时间等条件的约束,参与成本较高。由于数字社会治理问题的广泛性和精细性等特征,需要大规模的公众参与活动来确保公共服务的可靠性。电子参与平台的构建,使得公众可以利用信息通信技术,参与社会治理事务的创新和决策,从而提高参与性、开放性和包容性。在电子参与平台的构建和优化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公众参与的阶梯,从电子启动到电子介入,最终实现电子授权。此外,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构需要构建全省联网的社会组织法人库,整合线上线下业务,为公众提供“一站式”服务,实现“最多跑一次”。
以城市大脑为核心构建数字社会治理平台。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广应用城市大脑”。未来几年,城市大脑会形成省市区三级联动的数字平台。但在此之前需要一个前瞻性的规划。在数字社会,公众将会成为社会治理最主要的创新群体,如何在平台构建的基础上对公众开放,提供公众参与机制,以及如何在计算能力和人工智能创新的基础上构建群体决策平台,这都是城市数据大脑规划时须考虑到的。此外,还需要建立数字平台的监管机制,要通过算法使用机构责任界定、建立算法审查制度、算法正当程序制度等监督与问责方式对算法进行规制,有效监管社会治理平台有序运行。
加快培养数字社会治理人才。数字社会治理离不开具有扎实数据专业基础和系统数字社会治理思维及能力的人才。目前我省数字人才大多集中于ICT基础产业。在公共领域,数字人才还很稀缺。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企业、高校等主体要协同参与,协商达成数字社会治理实施框架、职业规范和行为准则、评估和监管机制等,尽快建立全省统筹规划、学历教育、职业培训与认证、产学研协同的多层次数字社会治理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和完善数字社会治理智库、人才储备、校企合作导师资源库等,以及制定行业、企业、社会组织参与人才培养的税收优惠、财政补贴政策等。
【作者单位: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