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史海钩沉 绣川陈大宗祠的教育“记号”

发布时间: 2020-01-16 09:29:59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陈惠杰 王曙光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西门陈祠(陈大宗祠)、诚宇公祠和陈四派宗祠。

  绣川陈大宗祠效果图。

  位于绣湖之滨的绣川陈大宗祠。

  今日绣湖景色如画,游人如织,千百年来与大安寺塔相依相偎,一直是义乌城市的地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37年前,位于绣湖西南侧、稠城西门街之北有座绣川陈大宗祠(又称陈氏宗祠),曾以它悠久的历史文脉,分外引人瞩目。

  西门街古称上市街(县西,在迎恩门内,与西街相贯),与县前直街(即东街)、南街(旧名下市街)、西街(湖清门内)迥然不同。它明清建筑众多,如陈大宗祠、大厅里、会魁第等,都曾繁盛一时,古风犹存。

  绣川陈大宗祠始建于明嘉靖甲子年(1567)。宋庆元二年(1196),南宋婺学永康学派的创始人陈亮第四子陈涣,由永康龙窟迁徙义乌绣湖滨定居,繁衍生息,成为义乌城区一望族,亦为稠城西门绣川陈氏始迁祖。陈涣后裔造陈大宗祠,“木石砖瓦并填筑基地等费不下二千金”,“米以石计捐金五百纹”。宗祠系二井三进结构,“内堂外厅以间计者各七翼,以两廊下列门房九楹”,占地约1.6万平方米。其规模宏大,基础坚固,钟秀灵气,历来为祭奠先祖、族人聚会、宣传族规家训、收藏宗谱、陈列书画、观光旅游之场所。

  1770年,陈氏后裔又在紧邻陈大宗祠之北,新建诚宇公祠,规模又增,实乃创业艰辛,功绩不凡。

  岁月流逝,绣川陈大宗祠屡遭战火洗礼,毁而重建、修葺多次,历经劫难。1863年该祠曾被太平军首领陈荣占为据点,在退走兰溪前被毁于一旦,最终陈氏宗族经过数年努力才得以重建。

  秉承义乌古老历史之遗风,绣川陈大宗祠是历来办学校址。光绪廿四年(1898),绣川陈亮27世孙陈都(字左山),在恩师陈玉梁的倡议下,在宗祠内率先创办“私立绣川初级小学”(简称绣川小学、现实验小学前身),并首任校长,招收族内外子弟入学,族中子弟入学学杂费减半收缴。学校倡导求知求实学风,颇受世人称颂。

  随着学生人数激增,陈都六年后又在陈大宗祠毗邻处(老电影院以南),以绣湖书院作院址,创立了“义乌官立绣湖高等小学堂”(简称绣湖小学,现稠城第一小学前身),并担任校长职务,开创了义乌办新学的先河。据载,这是义乌第一所官办高等小学,也是当时全县的最高学府,县里拨款部分经费办学,但主要靠自筹资金解决,陈氏宗亲由此发挥了主要作用。

  清末民初,义乌大小宗祠办学讲学风气蔚然,文化承续延绵不绝。当时,城里较著名的完小除绣川小学(陈氏)外,还有武陵小学(龚氏);初小有江夏小学(黄氏)、求是小学(楼氏)、文明小学(毛氏)、星拱小学(金氏)等。而作为绣川陈大宗祠作校址的学校,崇文重教蔚成风气,名家迭出。1906年,著名教育家、《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首译者陈望道,就读于义乌官立绣湖高等小学堂,后入金华府立中学堂(今金华一中)、浙江之江大学,再东渡日本留学,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新思潮。现代著名的文艺理论家、作家和诗人冯雪峰,也是毕业于义乌官立绣湖高等小学堂,后于1928年夏在县立初级中学当教员,从事革命活动。

  值得记忆的是,1928年,浙江始修杭江铁路(今浙赣线一段),陈大宗祠成为筑路的办公场所,造福桑梓。1937年和1945年,上海君毅中学、私立树德初级中学分别“落户”陈大宗祠,小小祠堂翰墨飘香,绣湖之畔响彻琅琅书声。这期间的1941年5月间,义乌县城遭日机轰炸,县政府过半被毁,被迫迁至陈大宗祠办公。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绣川陈大宗祠的历史翻开新的一页,亦不乏时代气息。下面按时间顺序以作列举:

  1949年10月,绣川陈大宗祠产业收归国有,由义乌县人民政府接管。

  1950年初,宗祠仍为绣川小学所用,招收学生不只限于本族子弟。

  1955年春,义乌筹建师范,绣川陈大宗祠则划归义乌师范学校使用。

  1962年9月,义乌师范学校停办,绣川陈大宗祠转为义乌县委党校之用。

  1966年夏,“文革”时红卫兵破“四旧”,宗祠前厅、中厅、后堂尚未受到损毁,只是大门前一对硕大石狮被推倒泊入湖中。

  1978年7月,停办17年的义乌师范学校重建,校址仍设在绣川陈大宗祠内。

  1981年义乌师范学校为扩建综合楼、学生宿舍楼,宗祠被一举拆除。

  绣川陈大宗祠虽夷为平地,宏大庄严的风貌无存,邑人甚为惋惜。然它的历史文化作用,功不可没;深厚的文化底蕴、尊师重教的品德、祖德家训仍激励吾族后辈。

  目前,随着城市有机更新的全面推进,西门街大部分建筑已拆迁,义乌城区唯一的一条明清古街,将按照4A级景区标准,以“保护为主、更新为辅”的原则进行保护性开发。可以说,绣川陈大宗祠作为一座古建筑,它的丰厚历史文脉,以孝道为先、诚信文明的传统,对当下构筑和建立和谐社会有着重大的社会意义。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