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楷分别给爸爸妈妈写的暖心小纸条。
中国义乌网2月4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婷)2月2日上午10点,连续上了24小时班的市中医院放射科医生陈俊华轻轻推开家门,一张小纸条从门沿上掉了下来。她低头捡起一看,眼泪便情不自禁夺眶而出。
这是来自11岁儿子陈泽楷写给她的信,信上写着:“致妈妈陈俊华:欢迎回来!你昨天拿到防护服了吗?全国增加了多少病例?记住换拖鞋!I love you! ”
自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承担着患者放射检查任务的陈俊华成为了防疫期间值守的“逆行者”。目前,市中医院防护物资较为紧缺,防护服等必备防护用品主要调配给发热门诊的一线医生护士,但作为检查后方的放射科,也时常要接触到患者。
经常见不到妈妈,又担心妈妈安全的陈泽楷,默默地写下了这张小纸条。
“儿子平时不太会说这么‘肉麻’的话,也不爱表达这些。这是他第一次给我写信,真的被暖到了。”陈俊华坦言,那一刻瞬间感觉儿子像个“小大人”,这段时间确实懂事了很多,听说在家里还主动帮忙做家务活。
不过,懂事的陈泽楷不仅给妈妈写信了,还同样给在“战疫”一线的爸爸也写了贴心小纸条。
“致爸爸:请你回来叫醒我,并睡我这边,记住别忘了换拖鞋,Thank you! I love you!”
陈泽楷的爸爸是一名基层干部,疫情发生后,一直奔跑在疫情防控现场,冲锋在一线,陈泽楷已经整整一周没有见到爸爸了。“每天早上等我起床,爸爸已经出门,晚上等我睡着,爸爸还没有回来。”陈泽楷说,有时候想爸爸了,就会拿爷爷的手机给爸爸打电话,但是每次通话爸爸不是在防疫现场就是在开会。
当身边的人问他,怪不怪爸爸没空陪时,陈泽楷摇了摇头说:“爸爸妈妈是为了保护大家的安全,为了帮助更多的人,我为我的爸爸妈妈感到骄傲,我是他们的最佳后援!”
“儿子一天一天在成长,我们都要加油!”一遍又一遍读着这份惊喜和感动,陈俊华忍不住在朋友圈发了一条感慨,和丈夫一起鼓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