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3月14日讯(记者 罗德慧 通讯员 陈奕帆)记者从市场监管局了解到,义乌“互联网+监管”改革案例成功入选2019年浙江省改革创新最佳实践案例。
近年来,义乌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深化“放管服”改革有关部署,以“管”促“放”加快“互联网+监管”建设,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政府治理现代化。
义乌通过数据共享,打通部门与部门、审批与监管各类数据,全面归集32个部门248项数据超过3770万条。通过三次梳理,全市32个部门共梳理分类监管事项1386项,形成检查表单1386张,实现监管内容的标准化。率先开发应用浙江省行政执法监管平台的手机端“浙政钉”,实现32个部门的2323名监管执法人员统一使用浙政钉掌上执法系统开展监管检查,全市日均检查量超过2500户次。义乌在全省率先打通了行政执法监管平台与镇街四个平台,实现镇街发现、部门处置的闭环。
义乌还自主开发应用信用监管和主体自治等模块,创新实施审管衔接、信用监管12分制,借助主体自治平台,鼓励市场主体开展信用修复,实现审批与监管、扣分与修复的闭环。截至2019年底,6个部门共上线告知承诺管理事项13个,推送审批承诺办件1226件,在35个部门的122个事项中开展信用核查5.5万次。26个部门共产生监管记分记录5141次,累计2937家主体完成了自律整改,累计修复主体信用记分2588.5分。
通过实施健全贯穿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的信用监管,统一平台、统一标准的标准监管,以及部门协同、基于大数据的双随机抽查,政府的监管行为更科学、更高效、更阳光,“不扰企”、“不见面”监管正在成为现实。
据了解,该评选由中共浙江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指导开展,在全省众多改革案例中,经过实地调研、专家评议、网民推荐等环节,共评选出最佳实践案例1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