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旗袍”中的蕾丝旗袍
杨芝玲设计的旗袍配饰
老街上的旗袍韵事
老布制作而成的旗袍
杨芝玲的得意之作
制作旗袍滚边的机器
精美的旗袍吸引了各地游客
中国义乌网4月19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月)趁春日晴好,笔者徜徉在佛堂古镇老街的石板路上,抬头忽见一间“吉颜绸庄”,入内便被那一袭袭或华美、或低调的旗袍夺了目光。细抚件件精美的旗袍,不由忆起旗袍达人张爱玲的名言“对于不会讲话的人来讲,衣服就是一种语言,是随身携带着的袖珍戏剧。”
店内展陈的旗袍都出自女主人杨芝玲之手。着一身淡雅素衣的她,周身散发着知性的气质。在幽幽茶香中,她向笔者叙述了那段与旗袍相遇而倾心的往事。
一张旧相片埋下一个梦
旗袍作为备受中国女性青睐的服饰从清末民初一路跋涉而来,跨越百年激活了中华女性最独特的美。杨芝玲至今还能回想起年幼时家中挂着的一张旧相片,相片中的外婆穿着一袭端庄的旗袍语笑嫣然。那一幕画面深深刻在她的脑海里,也在她心里种下了一颗向往旗袍的种子。
稍稍长大些后,杨芝玲便尝试着穿上旗袍,无论是生活起居,还是工作出行,一件得体的旗袍总能为她增添一抹亮色。岁月轮转,杨芝玲对旗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旗袍的缘起向来被百家争论而从无定数,但不容置疑的是它在中国服饰文化中的代表地位。”在杨芝玲看来,旗袍是最能凸显中华女性贤淑、典雅、温柔、清丽气质的服饰。
时至2013年,杨芝玲终于有了更多的时间收集布料、制作旗袍,并创立了“吉颜绸庄”,展示旗袍魅力,分享多年心得。
“旗袍自关外旗装演化而来,流传至今演化出了‘京派’‘海派’‘苏派’等不同的风格,都带有各自浓郁的地方特色。京派旗袍以拙朴为特点,花色矜持稳重,有大襟,面料也多以传统绸缎为主,偏厚重。”杨芝玲介绍,而海派旗袍不断创新进步,兼容度高,因而成为义乌地区较为推崇的效仿对象,她的设计中也多采用了这种旗袍风格。从布料挑选到里子配色,从滚边方式到盘扣搭配,她总是亲力亲为,力求每一个细节都能完美展现旗袍的风韵。
于细微处见优雅
一针一线的缝制,一丝一缕的嵌边,旗袍制作凭借的是机器永远无法替代的人工之巧。一件合适的旗袍,不仅能将女性曼妙的身姿展现得淋漓尽致,更能透露出穿着者独有的气质。
“中国人讲究,旗袍更是讲究。衣裳不论里外,再小的细节,都要精益求精。”杨芝玲说,相较于日常服饰,旗袍精妙绝伦的装饰工艺总是起着锦上添花的作用。小立领卷起了含蓄,盘扣结出了智慧,衣缘滚边藏而不露,形成一种优雅端庄的和谐之美。尤其是滚边与盘扣,更是一件旗袍的点睛之笔。
杨芝玲向笔者展示了一件大红牡丹繁花衬翠绿真丝旗袍,这是她的得意之作。“这块面料是我从东阳地区的一家农户那里收来的。”杨芝玲说,这件旗袍的布料虽是一块上世纪60年代的被面,但质量上佳,毫无瑕疵。见到布料的一瞬间,她便决定要将其收入囊中。拿到手后一量尺寸,这块面料2米见方,恰好是一件旗袍的完整用料,所以杨芝玲毫不犹豫地将其制作成一件“海派旗袍”。
“文艺范”是杨芝玲对这件旗袍的定位,穿着者一定是个有着较高审美情趣的文艺女性。这款红色牡丹繁花面料浓墨重彩,要想搭配得出彩实属不易,为此杨芝玲不惜重金选用了一款翠绿的真丝万寿缎作为里子布,并采用“芽边”的滚边制作技法,使一丝绿色从衣摆及衣领的边缘处冒出,为鲜红夺目的衣裳增添一丝跳色。同时旗袍上所配的盘扣也是杨芝玲精挑细选的,红中晕染白色的烤瓷珠子是她从万种配珠中精心挑选出来的,与旗袍整体相呼应,别具韵味。
延续旗袍的故事
人们常说,旗袍女子,万般风情。桃李年华的女性穿旗袍,穿出的是浪漫和俏皮,于古雅之中见清纯;过了花信年华的女性,穿出的则是含蓄和典雅,于端丽之中见美感。风姿绰约,美得各有千秋。
“千人千种气质,每一位女性都应该有最适合自己的那一件旗袍。”这就是杨芝玲对旗袍的感悟。在她眼中,每一块面料、每一个盘扣都有属于它的主人。作为一名资深的老式布料收集达人,杨芝玲时常行至“八婺”乡间收集老布,既是为了寻找制作旗袍的原材料,也是为了增长见闻。每遇到一块布料,她都会沉吟思考,这样的布料适合做成什么款式的旗袍?又适合什么气质的人?
“不仅我们中国女性热爱旗袍,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女性也对旗袍深深着迷。”杨芝玲时常穿着端庄的旗袍与票友同赏昆曲,与古董藏家共赏奇珍异宝,与书画家研习古帖字画……将旗袍融入生活,常引得身边一众女性朋友艳羡不已,她们纷邀杨芝玲为自己挑选旗袍。每每遇此,杨芝玲总是细心斟酌,为她们设计出贴合自身气质的旗袍。
“一件好的旗袍,一件衬景的旗袍,能传达出一种情怀,这才是对文化真正的延续。”杨芝玲笑着说,旗袍盛行的年代似乎已经远去,如今人们更愿意把它当作一种情感的寄托,自己了解旗袍,善作旗袍,就是想让更多的人知道旗袍的故事,体味它的雅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