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5月6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陈健贤)“大陈的九都高粱烧,喝一口就忘不了。”
“我们的豆腐皮是有历史,无防腐剂,是东塘三宝之一。”
连日来,“大陈小集”的特色农产品出现在多场直播活动当中,推荐这些农产品的主播也“不一般”,多位是来自大陈各个村的村干部,他们使出十八般武艺为自己村里的农特产品“吆喝”。
近年来,义乌大陈镇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高起点谋划、高质量推进,使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成为提高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水平,提升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阵地。去年9月,义乌市第二届“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在大陈镇蓝城农业标准地举行,“大陈小集”农特产品区域品牌正式发布上线,大陈镇“文明实践+乡村振兴”创新模式由此正式实施。
凝心聚力让农村“暖”起来
新时代文明实践建设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战略之举。大陈镇是传统的山区农业大镇,拥有丰富多样的农特产品,然而农特产品的推广销售和农民收益低是目前困惑农民们的一个难题。如何借助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东风,为农民破销售难题?
对此,大陈镇率先发布“大陈小集”农特产品区域品牌,汇集了全镇32个村的豆制品、高粱酒、茶叶、鲜果、粮食等9个品类、25个品种特色农产品,并以支部扛旗作引领,成立“站长联盟支部”,组员为农村治理经验丰富的32名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每位站长都是所属区域的农特产品的“代言人”,共同扛起了大陈农特产品对外“吆喝”的旗帜。
善坑村党支部书记楼桂潭就是“代言人”之一,他告诉记者:“我们村有着悠久的豆腐皮制作历史。去年11月建成了善坑豆腐皮厂,预计年产豆皮10万斤,年利润达到50万元。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凝聚全村力量,拓宽销售渠道。如今豆腐皮成了‘网红产品’,今年春节前所生产的豆腐皮已销售一空,所得收入将用于乡村建设。”
除了站长“代言”,大陈镇积极邀请农民、农业大户自己为自家的产品“代言”,积极参与到整个民俗、节庆活动当中,不仅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明,赢得百姓的认同感,同时还鼓起了“腰包”,使得群众有获得感、满足感。依托叠罗汉、划龙舟等“我们的节日”传统民俗,举办“猕猴桃节”“插秧节”“丰收节”等一系列展销农特产品的文明实践主题活动,2019年成功承办义乌市第28届文化艺术节,吸引游客超8万余人次。
引进资源让农民“笑”出来
4月29日,农科院教授朱德丰前往蓝城农业为农户指导水稻育苗。作为“三农”专家志愿服务队的成员之一,朱德丰多次来到大陈,走进田间地头为种粮大户进行现场指导。
蓝城农业工作人员说:“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各类志愿服务项目,引进外部资源,为农民提供各类急需的公共服务。对于大陈镇的农户来说,这样的专家资源特别需要,精准对接了农户的需求。每次有农业专家走进农村,农民们都特别开心。”
据悉,经大陈“三农”专家志愿服务队的志愿服务推广,新增加200亩的菰米品种的培育,菰米售价达到28元/斤,是传统稻米的10倍以上;同时对猕猴桃、大红桃、樱桃等13个特优品种进行了改良,其中“少籽金义”猕猴桃获得“世界园艺博览会铜奖”。
新时代文明实践要求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出发,拓宽与农民群众的沟通渠道。一直以来,大陈镇紧紧抓住农特产品丰富的本土特色,从“强村富民”的角度分析解剖问题,让新时代文明实践引领乡村振兴。
大陈镇相关负责人表示:“‘文明实践+乡村振兴’让大陈农村变美,让传统农业变强,让劳作的农民变富。下一步,将持续按照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高质量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促进全镇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