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8月24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婷)8月20日,记者从市场监管局获悉,上半年受疫情影响,市民消费有所下降。举报申诉指挥中心及消费维权网络系统2020年上半年共接消费者来电来访来函及部门联动转办49032件,日均受理量242件,挽回经济损失1035.09万元,其中受理消费者投诉16190件,占受理总量的33.02%,同比下降20.71%。
从上半年消费投诉分析来看,投诉性质中,质量问题仍是消费者投诉的重点。上半年投诉中,共有4683件售后服务相关投诉,占总投诉量的44.09%。其他则为售后、广告、包装、合同、价格等方面的投诉。
在商品服务类别中,上半年投诉量居前十位的依次是:销售服务(网上)、交通工具、服装鞋帽、医疗器械、餐饮和住宿服务、食品、家居用品、美容美发洗浴服务、通讯产品、家用电器。投诉热点则分别为互联网直销服务(电商)、家用机械(主要是汽车、助力车)、日用百货(主要是服装、鞋帽、化妆品)、烟酒饮料食品(主要是肉类、果蔬、烟酒饮料类)、医疗器械(口罩、体温枪、头盔)、居民服务(主要是餐饮住宿服务类)。
今年上半年,新冠肺炎疫情对日常工作、生活产生较大影响。期间,医疗器械投诉量增长明显,电商类投诉举报量也有所增加。报告显示,上半年我市有关电商类的投诉举报共38627件,占上半年案件接收总量的78.78%。电商类投诉案件多数以淘宝、天猫、拼多多、阿里巴巴、快手、微信等平台购物为主。投诉的主要内容有买卖过程中物流发货补货退货发错货以及相关运费问题,服务态度差,商家拉黑、联系不到;电商发布“最”“独家”“防”“超”等涉嫌绝对化极限词汇等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能效用,伪造、虚构科技研究成果材料等;消费者收到货后发现一些质量差和“三无”产品等;消费者的商家售后得不到保障,异地维权困难等。
与此同时,汽车等交通工具购买、售后服务,服装、鞋帽等日用百货的投诉举报仍然是热点,但比去年同期都有所下降。其中,有关汽车交通工具类的投诉举报共597件,与去年上半年相比下降26.02%;上半年有关服装、鞋帽的投诉举报共441件,与去年上半年相比下降23.57%。
另外,有关烟酒饮料食品类的投诉举报却比去年上半年有所上升。投诉举报主要内容包括饮料食品过期、发臭、缺斤少两、价格偏高、未明码标价等,售卖假烟假酒,使用后出现恶心难受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