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求知 求和 求简 ——义乌老教师何樟根的家风家训

发布时间: 2020-09-13 13:11:35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记者 王月 文/图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9月13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月 文/图)何斯路村草木茂盛、环境清幽,既有成片的老屋古宅、香樟古树,也有勤耕苦读、奋发励志的动人故事。走在村中,你若问一句“何樟根”,无论男女老幼,都会尊称一声“何老师”。他出身书香门第,不仅是一名有着40余年教龄的老教师,还是有着30余年党龄的老党员,更是村里的文化“教导员”“宣传员”、村老年电大的创始人和校长,深受村民爱戴。


何樟根组织建立的何斯路村老年电大被评为省级示范教学点。

  翻开何老先生的笔记本,“忠厚善良,宽容待人;服务于民,公私分明;敬老爱幼,和睦亲邻;生活俭朴,奋发创业;整洁干净,美化家庭;勤学求知,礼学传家”这一段笔力遒劲的“家风家训”被誊写在扉页上。

  “家风是从小就播撒在人心中的种子,能够涵养、影响人的一生;家教是一种无言而有力量的教育;家训则是在始发站给人生的德行操守系上的‘第一粒扣子’,是一个家族的立根之本。”在何樟根的言传身教下,他的一双儿女品行优异,子孙和睦相处,家庭生活顺遂,成为邻里相传的一段佳话。

  勤学求知 礼学传家

  何樟根21岁起便开始从事教育工作,40余年来,辗转于义乌各地的中小学教室课堂中,传道授业解惑,辛勤播撒知识的种子。秉承家族长辈的嘱托,他始终不忘初心,广学博记,务实勤恳。

  在校园里,他对待学生循循善诱;回到家里,他对待儿女严格认真。何樟根的女儿何小鉴是一名义亭中学的退休教师,在她的眼中,父亲一直以校为家,对子女生活照顾得并不充分,但从未在教育问题上松懈。

  何小鉴与弟弟何小勇在父亲的教导下,早早地习惯了读书看报,一头扎进书籍的海洋,求知若渴。最终,何小鉴浙师大研究生毕业,继承父亲衣钵成为一名中学高级教师;何小勇义乌中学毕业后自学成才,成为一名建筑工程师。

  “音乐、体育、数学、语文,由于以前学校里的老师什么课都要教,所以外公有特别多的特长。”外孙女潘楚丽告诉记者,何樟根不但会多样乐器,还是个书法高手,自己年幼时每逢暑假,都会在外公的教导下临摹书帖、练习书法。尽管外公慈爱,但在学习方面要求却十分严格,“每日上午练习半小时到一小时的书法,写完以后,外公都要检查一下作业,若是写得不好,还需要加时。”

  如今,浙江大学医学院研究生毕业的潘楚丽如愿成了一名医生。在漫长的求学之路上,她牢记外公的教诲,恪守严标准、高要求的准则,遇到难题不认输。“囡囡,遇到困难不要着急,再多看看病例,学会更多的技巧,困难总会迎刃而解。”每每受困,外公分外慈爱,总是勉励潘楚丽不松懈、不焦躁,让她更加坚定行医的步伐。

何樟根与妻子刘一平坐在客厅中阅读新闻报刊。

  互敬互爱 和睦亲邻

  2006年,退休的何樟根仍不愿意停下来,在他组织下,何斯路村办起了村老年电大。凭着40余年的教学经验,何樟根担任校长兼辅导员,每逢农历初五、十五、廿五为村民免费授课。授课内容大到讲解国内外大事,小到宣讲村中心工作,近年来又开始普及老年人养生保健知识等。

  每次讲课前,何樟根都会结合实际精心备课。“以前年轻的时候没钱读书,没想到老了还能学到新知识。”村民告诉记者,“何老师讲述的知识,容易听懂,更容易学会。”何樟根的课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收获村民好评无数。何斯路村老年电大年年被评为浙江省电大教学先进单位,他也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除了日常的学习教导工作,何樟根还有一项重要工作——负责记录村“功德银行”的流水账。

  在“功德银行”册子里,记载着村里上百位户主的姓名,每个名字对应一个账号。页面上则记录着每个家庭成员做过的好事,如帮助困难户、为盲人引路、义务清扫垃圾、义务服务村集体活动等,好事不拘大小,一一登记在册。何樟根说:“我们村的‘功德银行’不同于其他一些‘时间银行’,因为它并不主张助人者支取他人的帮助,旨在通过倡导奉献爱心,在全村形成互助和奉献的共识。”

  何家是“功德银行”里的“大户”,不但团结和谐,邻里更是和睦有加,是何斯路村中的榜样。“何师母,我们要去城里一趟,你帮我们家孙子带一下!”“好咧,放心去吧。”何樟根的妻子刘一平今年已经80高龄,嫁入何斯路村58年间,从未与邻里乡亲红过脸。东家的孩子暂时没人管,刘一平便顺手做好饭菜带孩子回家吃饭休息;西家的孩子家庭条件差没衣服穿,刘一平就把自家的旧衣服改小了送过去……这样的事情不胜枚举,谁家说起“何师母”,都不禁地要夸一句“好人”。

  互帮互助,光明向善。凭借良好的家庭氛围,何樟根家庭陆续获得第七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义乌市五好家庭户、文明户、绿色家庭户等荣誉称号。

  勤劳俭朴 简单生活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淡泊明志,宁静致远。”这幅由何樟根写的书法作品被悬挂在客厅中央,“受到祖父的影响,我始终认为忠厚善良是做人的根本,勤俭节约是创业的保证。”何樟根道。

  在何斯路村226号,有这样一座中西结合的古建筑,大门的照墙华丽非常,墙上有三扇门,门头上贴有欧式人物的石膏堆塑。门额上分别阴刻“茂林修竹”“抱春香”“吟夜月”等字样,是典型的民国期间江南水乡风格。走进古建筑,这座木结构三层古楼内饰简朴自然,建筑结构简单,却采用了樟树、栗树、桐树、椿树等十余种木料,低调中尽显奢华。何樟根说:“这里就是我爷爷的家,于1932年修建,所用建筑材料均依靠人力从浦江等地挑进山村,是他一生的心血。”

  何樟根的祖父名为何国元,为人低调务实,勤俭节约,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但靠着他一分一厘的积攒,终于建成了梦寐以求的宅院。“爷爷省吃俭用,通过不懈努力才建起了这幢房子。”何樟根回想,一片薄薄的猪肉,爷爷可以吃上一个半月;为了节省开支,赤脚走路120里到浦江拉石灰;一生只买过一件长衫,只在重要场合穿着。家无斗金,却有至宝。正是因为有了祖辈的精神传承,何樟根家中可以二次利用的东西都会被收拾妥帖,以便循环利用:桌面上的抽纸盒是helloKitty饼干盒改装的;盛放糕饼的盒子也是曾经的西点盒;淘米的水用来浇灌花圃……

  传家无他法,非耕即读;裕后有良图,唯俭而已。“无形的家风必须依赖有形的教育而流传,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的我们也不能丢了传统家风,要将勤俭贯穿生活的一点一滴。”何樟根用行动延续着“勤俭”的家风,并且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

  
编辑: 何冬圆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