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2月2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骆红婷)昨日下午,一场接地气、冒热气的进口企业自贸试验区公司虚拟注册宣讲会,在义乌市进口商会办公室举行。当天,有80余家企业计划申请“集群虚拟注册”,抢抓自贸试验区带来的新机遇。
“十三五”期间,义乌市进口商会会长黄媛丽搭乘“一带一路”倡议东风,“义新欧”班列加密开行,叠加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红利,一路见证了义乌从“卖全国”到“卖全球”。五年前,黄媛丽成为义乌第一批享受“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货物的企业之一;五年来,义乌获批综保区,又加入自贸试验区“朋友圈”,随着义乌改革红利不断释放,黄媛丽的进口贸易做得风生水起。
让“买全球”更省心
“卖全球”更顺畅
韩国的护手霜、意大利的红酒、德国的洗发水……记者走进位于江东街道青岩刘的“易贸云”商铺内,只见展架上摆满了来自全国各地的进口商品,商铺负责人黄媛丽正忙着接待一拨又一拨的采购商。
与许多70后女企业家不同,黄媛丽出生在家境富裕的家庭,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义乌稀有“海归”。留学归来后,她不满足于安逸的生活,选择了创业道路。1997年,她成立了丽德控股集团。2014年,丽德控股集团与义乌国有资本运营中心、世界500强企业浙江物产集团,联合成立了浙江物产中大供应链服务有限公司,帮助市场经营户调查海外客户的情况,并向经营户提供调查报告,经营户可根据报告内容决定赊销与否,以及赊销的货物量和期限。
2014年11月,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背景下,“义乌模式”再次将义乌推向改革风口。为义乌市场量身定制的、全国独创的“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正式在义乌落地,而“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第一单”的出口货物正是在物产中大供应链中产生的。
随着外贸生意的稳步做大,向来勇于“吃螃蟹”的黄媛丽有了做进口市场的想法。“几年前,跨境的B2B、B2C模式开始出现,在我看来就是又撕开了另一道口子,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下,进口生意大有可为。”黄媛丽说,她先在有跨境电商资质的城市试运营,用母婴、美妆、日化等接受度较高的品类试水。如今,她进口的产品更为丰富,规模也随之扩大,销售的渠道更加多元。
“这几年做进口贸易,让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通关更加便利,进口关税也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减免。”黄媛丽直言。今年上半年,义乌综合保税区正式获得国务院批复。综保区带给义乌最现实的,无疑就是“政策高地”。黄媛丽给记者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如义乌有诸多外贸出口企业,以前要等产品出口后才能退税,而现在产品只要进入综保区,就可退税,大大盘活了企业的资金。
2017年12月底,黄媛丽在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发起成立义乌市进口商会,并担任会长。今年义乌进口展上,28家进口企业以义乌进口商会名义联袂参展,共带来2000多个单品,其中进博会展区有数百款产品,包括红酒、果汁、蜂蜜等。
政策发力促改革
营商环境将更优
“不久前,听到义乌纳入自贸试验区的消息,我们进口企业倍感振奋。”黄媛丽说,大家对进口贸易进一步便利化有着迫切期待,对进口产业发展的丰富场景有着美好憧憬。
“公司每年进口上千个标准柜的进口产品,涵盖白俄罗斯牛奶、泰国大米、西班牙橄榄油等产品。进口产品放在保税区,客户进出看样品,仍然不是很方便。”黄媛丽说。义乌纳入自贸试验区后,将覆盖保税区,彼此形成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关系。她希望能在自贸试验区内设立展销中心,实施“区内仓库”和“区外店铺”联动的“前店后仓”模式。客户可在展销中心内看样下单;另外在展销中心陈列的样品可以享受免检免备案,产生交易后,海关部门再按照程序进行检验、备案监管,简化流程手续。
自贸试验区从来就不是“政策洼地”,而是“改革高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义乌将又一次成为改革开放排头兵。政府在不断优化政策,努力为义乌市场经营主体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与此同时,义乌企业经营主体也要主动融入自贸试验区建设,抢抓机遇。黄媛丽表示,目前她计划在全国各地开设“全球进口商品体验直销中心”,将价廉物美的进口产品卖到全国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