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2月20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左翠玉)婚礼葬礼升学礼,移风易俗引领新时代文明乡风;歌会舞会品茶会,活动不断打造城乡等值文明生活……近年来,义乌紧紧围绕“文化礼堂、精神家园”的定位,以“全域化建设、规范化运行、全民化参与、品牌化培育”为重点,打好“建管用育”组合拳,把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成为“重要窗口”的美丽乡村风景线。
眼下,每到义乌一个乡村,文化礼堂都是值得一去的地方,那里不仅是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的主阵地,更是村民们的生活文化娱乐“综合体”。
“以前我们农村生活很苦,通过6年的艰苦奋斗,村庄63户201人全部实现脱贫。”今年6月30日,来自上溪镇的王金花,在北苑街道杨街文化礼堂举行的全市“老乡说小康”农民故事大赛现场,用乡音土话动情地和大家分享自己和村民走出大山奔小康的脱贫故事。
“最美乡音”是一位7岁的小男孩,他用流利的义乌话讲述了吸管大王楼仲平的事迹。一个个带着“泥土”气息的生动故事真正反映义乌农村的喜人变化,营造广大农民人人为决胜小康“鼓与呼”的舆论氛围,形成共同奋斗决胜小康的时代风尚。
义乌在礼堂建设中始终坚持敞开大门,用好礼堂,把文化礼堂建成群众“大舞台”,成为生活文化娱乐“综合体”、政策宣讲的“大喇叭”、移风易俗的“催化剂”。
10月8日,苏溪镇徐樟塘村文化礼堂内举行了一场不一样的婚宴,现场布置虽然偏西式风格,但新人仍沿用传统礼节——跪呈敬父母茶……现场一派“家道和合遵礼孝亲”的场面,赢得亲友们的称赞。“礼堂置办婚宴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婚宴内使用的桌椅都是附近村民家中暂借的,而厨师则是从附近饭店请的。”婚宴男方家长马先生说,为了响应节俭新风尚,早在婚宴之前,菜品量也都经过一番“考究”,相比酒店置办省下了近10万元。
随着提倡节俭之风逐渐吹进千家万户,义乌不少村民开始选择在文化礼堂内置办婚礼。去年3月份以来,赤岸镇的年轻人渐渐喜欢上在农村文化礼堂举办宴席,由此为村民节省资金1000多万元,同时也起到了移风易俗的社会效应。
“请为升学学子戴状元帽,发放奖学金。”8月15日,赤岸镇山盆村文化礼堂内人声鼎沸,数名穿着状元服的学子陆续走上台,在接受奖励后向父母敬了茶,以报养育之恩。今年,山盆村共有17名学子中考获得佳绩。村两委决定,在文化礼堂内为学子们共同举办一场升学礼。
“以往,升学礼都是各自安排,可能去酒店吃一顿。为了进一步让文明乡风吹入人心,我们就提倡升学礼集体办,这也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乡贤的大力支持。”山盆村一位村干部说,升学礼不仅是一种庆贺,更让学子们学会感恩,立志行远。
让礼堂成为“老家印象”的生动载体,让礼堂真正“活”起来,义乌培育了一批记得住、喊得响、可复制、有亮点的品牌活动。
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农村文化礼堂431个;整合改造礼堂、讲堂及室外活动场所70余万平方米;市镇财政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亿余元,带动社会资金投入超1亿元;组建乡音宣讲团、文体队伍2600余支,累计开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讲、形势政策教育、文体活动等2万余场。“9+3+X进礼堂”主题活动精彩纷呈,着力打造新时代农村新地标,组织开展活动6000余场,吸引受益观众50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