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骆天成 正文

义乌兵样⑬丨义乌老兵赵牛兰:跋山涉水 爬冰卧雪 在“雷池”中为战友开辟一条决胜之路

发布时间: 2020-12-29 18:06:40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骆天成 陈云锋 编辑 童荟颖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12月29日讯(记者 骆天成 陈云锋 编辑 童荟颖)人物简介:赵牛兰,1929年出生于浙江义乌江东街道毛店山脚村。1951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7264部队的一名战士,同年随部队开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他英勇排雷,多次获得团连前嘉奖,并先后荣立了两次三等功。

  响应国家号召 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

  1951年,朝鲜战场战事吃紧,年仅22岁的赵牛兰响应国家号召,主动报名参加抗美援朝出国作战。在赶赴朝鲜前,他进行了一个多月的集训,除了学习最基本的作战技能,还学会了一些简单的朝鲜语、英语等。

  “刚跨过鸭绿江的时候,我们便遭到了敌方空军的袭击,一下子牺牲了7名战友。”回忆起那段战争岁月,赵牛兰神情不由变得更为严肃,同村参加抗美援朝的一共有十几人,但真正能够从战场回来的寥寥无几。

  进入朝鲜后,战士们在很长时间内都是夜行军和急行军,在白雪皑皑的崇山峻岭中跋涉前行,所有的志愿军们没有一个人叫苦。“那时候因为敌军炮火非常猛,我们的补给一度陷入危机,每个人每天就只有两块饼干,除此之外,便是随身带的一袋炒面。”赵牛兰说,那时的炒面和现在的不同,是用麦面、大米、黄豆、高粱等粮食用盐炒熟以后磨成的细粒。这种炒面吃起来可以用难以下咽来形容,却是他们当年的主要粮食之一。饥饿时,他们抓起一把炒面便塞进嘴里,没有水和汤就吃上几口雪再继续行军,“一把炒面一把雪”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战场英勇排雷 军中荣立两次三等功

  朝鲜战场上,战士们不仅要随时躲避敌军飞机的轰炸,还要在行军的道路上应对敌军埋下的大量地雷,一但地雷没有处置妥当,就会对大部队造成重大伤亡。

  “战前集训时候,我便学到了各式排雷技巧,主动带领我们工兵班去部队前方排雷。”赵牛兰说,由于敌军埋下的地雷非常紧密,为了大部队能够顺利通过,他们不能有丝毫疏忽,并早已做好了牺牲的准备。

  一次排雷任务中,由于地雷数量过多,同时又接到了上级急行军的命令,当天,有不少战士协助工兵部队一同排雷。“那时候我的指导员就在一旁协助我。那天,碰巧遇到敌机来袭,炸弹引爆了地雷,我被埋在了泥土下,指导员却再也没能起来。”回想起那段生死经历,赵牛兰声音不由变得哽咽,指导员不仅在生活上给予了他各种关怀,更是在他最困难的时候鼓励他。“我身上的功勋章,至少有一半是他的功劳。”赵牛兰激动地说。

  此外,他所带领的工兵班排雷英勇,在保障了部队的安全的同时,也保证了部队的行军速度,曾多次获得了团连前嘉奖,更是在后续荣获了一次三等功。在部队开展的防疫工作中,他又凭借务实的作风,再次荣获了一次三等功。

  参加国防建设 主动请辞回乡支农

  1953年3月,赵牛兰所在的工兵部队被调回国内,被委派往广州增城负责民兵部队训练。1954年至1955年,他又响应部队号召,前往海南岛支援国防建设。

  “我时刻铭记自己党员的身份,就算没在战场,我也要积极参加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赵牛兰说,参加国防建设的一年中,他因为工作认真,主动带头完成各项工作,多次获得了部队嘉奖,并于1954年12月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55年底,赵牛兰因战场中的腿伤发作而复员,转业回到了家乡义乌。

  1956年至1962年,赵牛兰先后在公路养护队、水电站等地工作。1963年,他主动响应国家一线支农的号召,主动放弃优良的工作岗位,回乡务农,直至今日。

  “我爸一生,虽然没经历过很大的战争场面,但却经历不少生死。看着一个个战友从他身边倒下,这是他一生难以忘怀的痛。”赵牛兰的小儿子赵松良说,战场上经历的各种生死,都不曾将赵牛兰击倒,唯独想起那些战友,他便会伤心得像个孩子。

  “比起那些没能从战场回来的战友,我已经很满足了。”赵牛兰说,尽管因为腿伤行动略有不便,但他依旧坚持自己行走,每天都会沿着村子周边走一遭。“我要替他们好好看看这几十年来义乌的变化,告诉他们,我们所有牺牲都是值得的。”老人的声音尽管已不复当年有力,但却透露着一股坚毅。如今的中国,国家强盛,人民富足,这无疑是他们收到的最好答卷。

  
编辑: 童荟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