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世界经济严重衰退,全球贸易出现了大幅下降。然而,在困境和压力之下,我国的外贸进出口逐季回稳。2020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出口同比增速从-6.5%到-0.2%,再到7.5%,走出了一条亮丽的反转曲线。到11月份,以美元计算的进出口总值和出口值双双创下了1979年有统计数据以来的单月最高纪录,大大超出市场预期。外贸逆势上扬,离不开中央“六稳”“六保”工作的推进和落实,也离不开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对于挑战的积极应对。浙江义乌有着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是中国外贸形势的风向标之一。2020年以来,记者多次探访义乌,感受着外贸形势的积极变化。
这是记者2020年8月在义乌一家纺织企业看到的景象,繁忙的生产线上生产的是各类无缝内衣、运动衣。
尽管取得了不错的销售成绩,然而谈到2020年初疫情带来的冲击,企业负责人陶建伟依然心有余悸。2020年2月疫情初期,义乌一些制造业企业尽管手上还留有去年海外下的订单,却面临招不到工的困境。
为了让员工尽快返岗,推动企业复工复产,2020年2月15日,义乌市成立了企业返工返岗服务专班,用包大巴车、包专列的方式接人回来复工。此外,还派出了10个小组赶赴陕西、河南、贵州、安徽等7个重点省份协调人员返工。不仅如此,政府还对企业接回员工的包车费用给予补助,对自行返回义乌的员工给予补贴,并加大了招收新员工的工作力度。
在组织各种力量接回工人同时,义乌国际商贸城在2020年春节休市后重新开门营业。受疫情影响,2020年的开市时间比2019年晚了13天,并且商贸城五个区中只开了两个,采购商变少了,商铺的返工率也只有五成。为了尽快让市场运转起来,商贸城减免了商户部分摊位的租金和物业费,还帮助进口企业融资;另一方面,全力保障市场所需的餐饮住宿、外贸、物流、通关、金融等配套服务,还对首次来义乌的外籍采购商提供3天的免费食宿。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在疫情防控压力空前的时刻开门营业,目的就是要稳定市场主体的信心,从而稳住义乌外贸的基本盘。
线下的生意少了,就把生意搬到线上,通过微信、QQ等方式和老客户沟通,用网络视频向外商展示产品,成为义乌商户们的经营常态。为了提升产品展示效果,有的商家甚至专门雇来精通多门外语的留学生一起进行直播。而义乌市政府则通过外事部门,积极与境外客商取得联系,并帮助企业参加各类线上展会。
很快,在当地政府和企业自身的努力下,复工复产复市步入正轨。但令许多人没有想到的是,进入2020年3月和4月,随着全球疫情的蔓延,考验才真正开始。
在义乌,类似困境让很多企业主一度陷入恐慌。
作为一个县级市,义乌在2019年的出口额就超过国内18个省级单位。外贸就是义乌的生命线,订单则是稳住外贸的核心一环。
人进不来,货出不去,即使手上有订单,疫情导致的全球空运、海运物流大面积停摆也让许多企业束手无策。抢订单,首先要保证的就是让企业能有渠道正常发货。
伴随着汽笛声,50个集装箱、价值约300万美金的货物从这里出发,在7到12天左右的时间里,陆续抵达中亚五国。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供应链受阻,海运和空运量急剧下降,铁路货运也因此彰显出一种生命线的意义。
2020年2月10日,“义新欧”中欧班列率先重启运行,成为全国最早复工的中欧班列,为疫情早期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输送防疫物资提供了重要保障。而由于其相对低廉的成本,全天候不间断地运行,更让“义新欧”中欧班列在疫情期间承担起了运输长三角地区生产企业产品发往欧亚的重任。2020年,义乌中欧班列共开行974列,共发运80392标箱,同比增长90.2%。而为保障这条生命线运行的,还有24小时奔忙在一线负责货物查验的义乌海关工作人员。
及时保障订单的交付也让企业获得了来自国际客户的信任。
义乌的各项服务工作在疫情之下最大程度地保障了物流和人流的畅通。然而全球疫情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时,企业即使拿到了订单,依然存在订单被临时取消的风险。针对外贸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这一类风险,义乌市政府还联合保险企业推出了信保产品,保费由政府支付。
除了为企业订单风险提供保障,为了鼓励企业多卖货,义乌市政府还根据企业减少库存积压的量给予相应比例的补助,从而进一步推动企业生产的积极性。正是这一系列政策的“组合拳”让企业经营者放下包袱,开足马力继续生产,在前所未有的冲击下实现了逆势突围。这家纺织企业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推出新产品,新冠肺炎疫情让居家运动成为风尚,他们推出的瑜伽服在欧美地区成了销售爆款。
该企业披露的2020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尽管遭受了疫情冲击,企业仍然实现营业收入近4亿元,净利润超过5100万元,同比增长60%左右。可以看到,2020年由于较早有效控制住疫情,随着复工复产的有序推进,各项稳外贸、保市场主体政策措施的密集出台,政府、行业和企业形成了强大的合力,使得我国进出口快速回稳。同时,中国经济强大的韧性、完备的供应链、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使外贸企业迅速抓住海外疫情肆虐造成的供需缺口,实现了出口的逆势高增长。2020年12月,记者再次来到义乌,看到不少纺织外贸工厂订单已经应接不暇。
忙碌的不仅仅是工厂,和2020年初时的冷清相比,义乌国际商贸城日均总人流量已经回升至往年同期的八成左右,开门率稳定在92%以上。不少商户的外贸订单甚至超过2019年同期,超额完成了任务。来自阿富汗的阿孜孜在义乌已经18年了,经营着一家跨国外贸公司。这一天,他正在一家水晶饰品店签下订单,发往英国。
据义乌海关统计,2020年1月至11月义乌市外贸进出口总值2859.9亿元人民币,较2019年同期增长6.9%。其中,出口2751.2亿元,增长6.4%。虽然增长速度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的两位数,但是义乌的外贸基本盘不仅稳住了,而且还有了不小的增长,这充分见证了中国经济在危机中突围的能力与决心,也淬炼出主动求变的韧性与活力。
在义乌,我们看到众多民营企业迎难而上,开动脑筋;而政府部门也想方设法为企业提供便利和帮助,上下合力,基本稳住了外贸形势。外贸连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服务国内发展大局来看,外贸为国民经济稳中向好提供了强劲支撑。从促进国际大循环来看,中国外贸回稳向好也给衰退中的世界经济带来了信心和动力。对于义乌而言,稳住了外贸基本盘的同时如何适应新发展格局,发掘国内需求的巨大潜力也成为其新的着力点,我们也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