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守望义乌 正文

义乌外贸企业负责人陈军保工记

发布时间: 2020-12-10 20:10:04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蒋守洋 通讯员 杨旭东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12月10日讯(记者 蒋守洋 通讯员 杨旭东 编辑 童晓)义乌,拥有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绵延数公里的义乌国际商贸城内,7.5万个商位陈列着数以千万计的小商品,连接起200多万家中小微企业和全球3800万名采购商,外贸依存度超过70%。今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稳外贸”“稳就业”带来了一定压力,义乌某化妆品出口企业负责人陈军就是其中之一。

  

  陈军现在能做的,就是干等着。除了每天都要和国外客户发邮件沟通延迟交货、和人事主管一再推迟返岗时间,他只能代替妻子出门买个菜,好放松一下紧张的神经。路过厂区时,车间大门上八角形的蜘蛛网清晰可见,寒风吹过,陈军不禁打了个寒颤。这是2020年2月15日。

  陈军是安徽人,在义乌的化妆品行业摸索了十年后,2012年辞职创办了自己的化妆品出口企业。尽管当初只有6个员工,但成员们齐心奋斗的踏实和勤勉,让陈军把小厂扩展到拥有200个员工、年销售1亿元的现代化企业。在他心里,员工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

  疫情让这一体会愈加深刻:“员工迟一天返岗,违约的损失就多一分”。由于疫情,厂里的外地员工返岗困难,数千万元的订单就此搁置。看着寂静的车间,陈军浑身的劲儿却使不出,总是长长地叹口气。2月17日那天,陈军接到一个电话:陈军你好!我是税务局的何群斌。

  陈军愣了一下,才回忆起原来是前一天来厂里调研的税务部门“三服务”工作人员。他们在厂里转了很久,还问了很多复工方面的难题。

  “市里决定,企业在做好疫情防控前提下,可以有序复工。我现在是你的‘驻企服务员’,有需要帮助的尽管说。”电话那头传来。

  陈军没敢相信:“我厂里现在有200个用工缺口,能解决吗?”

  “我们调研后发现和您情况类似的企业不在少数。市里已经组建招工组,您赶紧准备人员清单……”

  撂下电话后,陈军忙得不可开交:给车间全面消杀、联系隔离点、确认员工信息……这期间,何群斌一直在厂里帮助他制定防疫方案,联系口罩、消毒液等紧缺的防疫物资。尽管工作量很大,陈军却有使不完的劲儿。

  没过几天,一辆辆大巴开进厂里、一张张熟悉的面孔迎面走来。何群斌告诉陈军,义乌向全国派出44个招工组,包飞机、包专列、包大巴,“抢”回了13万名工人。

  看着机器加速运转,陈军赶紧给国外的客户回邮件:“我们开工了!”让他没想到的是,正是这一封封邮件,让厂里获得了额外的订单——因为长期合作的某市企业还没复工,客户把订单交给了较早开工的陈军。这下陈军踏实了,“这穿制服的确实有能耐!”一来二去,陈军和何群斌也熟络了。

  

  三月,义乌国际商贸城再次迎来客流高峰,各条主干道上车水马龙,道路铺上一层柏油,成排的柳树吐出嫩芽,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生机盎然。

  国内的疫情防控在往好的方向发展。但长期观察国外资讯的陈军心里隐隐担心。三月下旬,国外疫情暴发,厂里虽然还在生产,但是新的订单迟迟没有进来。货运方面也传来消息:部分产品还滞留在口岸。陈军在仓库转了几天,发现堆积的货只增不减,预感到形势严峻的陈军赶忙叫工人放慢生产节奏。

  两天后,国外客户通知:订单暂缓生产,何时恢复再通知。屋漏偏逢连夜雨,银行结汇进程阻滞,大笔资金在银行无法周转,资金链瞬间变得紧张起来。陈军预料的事还是发生了:眼下的选择只剩下停工。

  这200号工人可是好不容易请回来的,还没干满一个月就宣布停工,怎么办?何群斌和陈军的想法一样:能不裁员,尽量不裁员。为了让这句话更有说服力,何群斌办了两件事。第一件事,他整理出疫情防控税费优惠政策,并指导财务申报享受每月近万元的社保费减免政策,还联系加快出口退税速度,让企业平均每月超50万元的出口退税,在申报后1个工作日内到账。第二件事,何群斌辅导企业梳理资产购置中的进项发票,减少资金占用。这一梳理,竟帮助企业盘出了一笔近150万元的可抵扣税款,相当于厂里两个月的人工工资。

  有了这两件事托底,何群斌找陈军提了保工人的建议。陈军一听,没有再犹豫。两人一商量,决定留住员工,厂里包吃住。​

  为了让员工不至于赋闲,何群斌建议陈军利用现有的无尘生产线,引进新设备转产消毒液。半个月后,一条全新的生产线落地,员工们顺利投入到新产品生产中,一个月内就给企业带来近百万元的营收。

  

  四月,义乌雨多晴少,正是万物复苏的时节,可陈军却感到亚历山大。比这更糟糕的是,骨干员工小钟提出辞职。小钟是陈军7年的合作伙伴,厂里最重要的欧美客户群都是小钟负责维护。

  小钟辞职,是因为在赣州老家读二年级的孩子要独自上网课,两个老人出门打零工、老公又在义乌打拼,作为母亲,她实在不放心孩子。

  但小钟也很纠结:即使厂里这么困难,陈军对她在内的管理层都没有降薪,辞职意味着失去生活来源,而她刚刚在义乌买房,每月要还房贷,家里几个老人需要她和丈夫负担。半晌,小钟缓缓说道:军哥,要是能帮忙解决孩子入学,我肯定不走。

  陈军没有回答,只叫小钟先请假回去照顾孩子,工资照发。外地员工子女入学,没有户口只能上民办学校,陈军也很无奈。当下,他只好再次求助何群斌。

  何群斌没有推辞,他知道如果小钟离职,公司损失不少的订单,到那时,陈军的企业有困难了。他当即联系镇里小学校长了解有关政策,并通过驻企服务团队负责人向有关部门反映。教育部门得知情况后很重视,派人来厂里核实情况……尽管过程艰辛,但陈军看到何群斌前后奔波的身影,坚定了办妥这件事的信心。

  陈军想起了不久前,何群斌也是像现在这样办成了他觉得不可能的事。几天前,陈军因为高额的供应商货款和员工工资,资金见底。按照他的估计,员工至多保留到四月底。

  “还有没有资金可以盘活?”何群斌直接了当。“除去贷款这条路,就只剩下地方税费返还了。”陈军支支吾吾:年前厂里收购了一处厂房,按照地方政策,上缴税费中的地方留存部分可以返还,可由于不懂操作,且因为是其他部门的责任事项,陈军一直没提。

  “别的部门的事,我也能办。”何群斌二话没说就当起了“代办员”。在多方协调下,330多万元返还税款打进了企业账户,不仅可以支撑企业到五月底,还帮助陈军补上了转产的负债。

  六月,学校方面传来好消息:教育局同意了孩子的入学申请,九月开学即可上学,小钟顺利地留了下来。

  也是在同一个月,撑了三个月的陈军终于迎来情况好转,订单回升。正是因为小钟留在公司联系客户,七到九月厂里的订单成为办厂有史以来最多的一个季度。更令他庆幸的是,因为200个工人都留了下来,他在订单爆满的时候能迅速恢复生产,如期交货。

  周边许多的企业主都羡慕他,夸他有远见、有定力。陈军总是憨憨一笑,脑海里浮现着何群斌那一群“三服务”驻企服务员,和他们身上的红马甲……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