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月24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陈健贤)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义乌社区治理面临着许多挑战,城乡居民也对社区公共服务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去年疫情发生后,基层社区成了防控的第一线,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工作者都发挥了关键作用。如何推进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如何更好地发挥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工作人才在社区治理中的作用?对此,在今年“两会”上,代表委员纷纷发表了真知灼见。
发挥社区社会组织作用
发展壮大社区社会组织有助于推进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目前,全市共有3918家备案社区社会组织。虽然社区社会组织数量多,但不少组织发展存在扶持力度不够、自身定位不清、公众参与热情不高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社区社会组织的发展速度,也使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受限。
对此,政协委员董海宁认为要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首先要改革登记管理制度,制定社区社会组织备案制度,将暂不具备在民政部门登记备案条件的社会组织放到街道或社区备案后开展活动,以促进初创型社会组织发展;同时,要构建市、街道、社区三级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体系,建成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孵化园、孵化器等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和社会组织服务站,面向全市社区社会组织开展信息宣传、活动指导、资源链接等支持服务,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此外,还要完善社会组织资金投入机制,加强社会组织发展资金保障,推进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提高社区服务水平。
稳定社区工作人才队伍
社区工作人才在创新社会治理、完善社区服务、做好群众工作、营造社区文化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扩大社区居民参与的“催化剂”、加强社区党委和居民关系的“粘合剂”、完善社区服务体系的“助推器”,也是推进社区治理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力量。但当前,我市社区工作者责任重、工作累,待遇却普遍不高,影响了队伍的稳定性。
因此,人大代表施樟林建议作为社区治理一线人员,社区工作者待遇应有所提升。一是完善规章制度,在市委办文件《义乌市专职社区工作者管理办法》的基础上,有必要出台统一的配套政策,对相关问题进行明确,确保管理有序;二是保障薪酬待遇,稳定社区工作者人才队伍,提高社区工作者在社区工作的积极性;三是社区工作者享受一定的政府补助,切实解决社区工作者后顾之忧;四是加强社会工作知识培训,提升服务和治理能力,从而促进社区建设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