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城市重要的软实力,也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2020年12月27日,我市举行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决赛活动,14个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分获金、银、铜奖。为更好展现不同领域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内容,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文明实践,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今日起本报开辟“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栏目,以便更多读者对这些优秀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有深入了解。
中国义乌网1月25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陈健贤)不久前,义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结果公布,“义乌温度”项目喜获金奖。作为义乌的招牌公益项目,“义乌温度”已经度过了12个春秋,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义乌温度”项目的肯定,而且也让每一个为“义乌温度”献出过温暖的人感到自豪。
一句承诺背后是一群人的支持
说起“义乌温度”,必然会想到“义乌好人”老丁。2000年,老丁从河南老家来到义乌打工。善良的老丁发现,一些外来务工者连衣服都没得穿,于是他想到把大家不穿的旧衣物收集起来,送给有需要的困难人群。2008年冬天,老丁踏上了这条漫长而又艰难的公益路。
“起初,我就骑着一辆三轮车收集二手衣物,设了一个爱心衣服摊,让外来务工人员前来挑选。短短几个月,送出去的旧衣服就超过5000件。也是那个时候,大家开始叫我‘义乌好人’。”老丁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的感受,他说,“看到大家有衣服穿,我心里就暖暖的,心想一定要把这件事坚持下去。”
随着收集的衣物越来越多,老丁开始把这些衣物送到贫困山区去。但仅靠老丁一个人的力量,想要办成这件事难度太大。2012年11月,义乌商报社伸出了援手,帮助老丁创办了“义乌温度”,第一批衣物发往贵州威宁。通过报道,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义乌好人”以及他所做的好事。从此,“义乌温度”不再是老丁一个人的坚守,一些学生、志愿者、爱心市民开始主动联系老丁,来帮他收集、整理衣物。
多方力量为“义乌温度”解运费难题
每年给“义乌温度”捐赠二手衣物的市民络绎不绝,四川、贵州、西藏、新疆、云南等很多地方也急需二手衣物。但要把这么多衣物寄出去并不容易,运费是最大的问题。
老丁告诉记者,每次寄出的衣物少则100箱,多则200箱,衣物多、距离远的情况下运费高达5000多元,衣物少、距离稍微近一点运费也要2000多元。2014年,义工之家公益协会开始帮助“义乌温度”筹集运费,志愿者们通过举行义卖活动筹集运费。但通过义卖活动或捐款筹集运费并不是长久之计,“义乌温度”曾多次因为运费问题无法将衣物运送出去。直到2017年,义乌市慈善总会得知“义乌温度”项目受阻,马上伸出援手,长期为“义乌温度”提供运费。自此,悬在老丁心头的大难题终于解决了。
“义乌温度”的“家”越来越多了
2014年1月20日,“爱心衣物转运站”入驻“大大箱包”厂区,“义乌温度”终于有了第一个“家”;同年11月14日,银都酒店在旁边设立了“爱心捐赠屋”,这成了“义乌温度”的第二个“家”……慢慢地,廿三里、杨村社区也陆续设立了“爱心衣物接收点”,“义乌温度”的“家”越来越多。
“以前,‘义乌温度’没有固定的活动地点。最初,我在一个桥洞下面整理衣物,现在,我在北苑街道何麻车设立了‘爱心衣物转运站’。”老丁每天都坚守在“爱心衣物转运站”,他说,现在打包活动有了固定的活动地点,但每年都要为“爱心衣物转运站”房屋租金而发愁。为此,有不少爱心市民捐款来解决房租问题,其中有一名不愿意留下姓名的老党员连续多年每年捐款1万元。
今年,义工之家志愿者周钦以“义乌温度”项目参加义乌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大赛,获得了4万元奖金,这笔费用顺利解决了房租问题。周钦在大赛中说:“每次收到‘义乌温度’活动照片或视频的反馈,看到当地人拿到物资后幸福的笑容,让我们知道大家的努力没有白费。”
心中有真情,服务有温度;心中有温暖,城市有文明。“义乌温度”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逐渐成为义乌对贫困地区输送温暖的窗口。据统计,“义乌温度”项目自2008年到现在,已开展活动近300场,参与志愿者超1万人次,累计捐赠物品2.5万余箱,衣物主要发往西藏、新疆、云南、四川等地,每件衣物都凝聚着大家的爱心。
“‘义乌好人’不是我老丁一个人,是每一个参与‘义乌温度’的志愿者、爱心市民,是大家的支持让‘义乌温度’走到了现在。”如今,老丁已经70岁了,身体已经大不如前,但老丁说,有大家的支持,他一定要把“义乌温度”项目做下去。有这么多志愿者的鼎力帮助,他相信,“义乌温度”能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