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志愿无国界 爱心增友谊 义乌街头活跃着一群“洋志愿者”

发布时间: 2021-02-17 11:30:38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记者 龚艳 文/摄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2月17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龚艳)印度人洛基来义乌已近20年,他除了是个做贸易的商人,还有另一重身份——义乌外事先锋志愿服务队“洋志愿者”。

外籍志愿者响应号召,积极倡导留义过年。

  “这些年,我组织并参加了多次献血活动,带着粮油到农村看望过老年人,还在‘礼让斑马—文明过马路’执勤中救助过晕倒的女孩……”谈起这些年志愿服务经历,洛基如数家珍。前些天,他又在市外事办牵线下向江东街道临江社区捐赠了一批口罩。

  义乌是一座外向度极高的城市。每年到义乌采购的境外客商超过56万人次,更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万多名境外客商常驻义乌。这当中不乏热心社会公益事业、乐意参与志愿服务的各国驻义商人。

  2018年,市外事办发起成立“外事先锋”志愿服务队,旨在发动社会力量,借助外语优势和外籍人士资源更好服务基层群众。该志愿服务队结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外事重大工作需要,定期向社会招募多语种外籍志愿者,现有来自韩国、意大利、伊朗、伊拉克、印度等10多个国家的“洋志愿者”,3年来累计服务群众1万余人次。

  疾风知劲草,患难见真情。去年春节前,一场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扰乱了中国人正常的脚步。疫情防控面前,“洋志愿者”们勇敢地站了出来,守护义乌一方平安。在被誉为“联合国社区”的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伊朗志愿者哈米主动“请战”,负责社区出入口检查登记、身份核实和体温监测。凛冽寒风中,他每天从下午4点开始站岗,一直坚持到深夜12点,每天都在8个小时以上,不仅不要一分报酬,还自掏腰包购买食品及防疫物资,捐赠给社区。每次出勤,哈米都特意自备几个口罩,如果有居民忘戴了,便免费提供给他们,并嘱咐“戴上口罩、注意安全”。在永胜居民区的一处居家医学观察点,巴基斯坦志愿者阿罕默德和亚西尔一连多日,每天都花3个多小时参与防疫工作,负责为居家医学观察人员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也门志愿者阿马尔是一名国际医生,他每天用中文、英文、阿拉伯文3种语言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编发防疫信息,回复各种有关疫情的咨询,做好疫情防控宣传员。

  随着义乌市场恢复开市好消息的传来,“洋志愿者”又积极助力市场安全有序地开市。他们拨通一个个越洋电话,用流利的俄语、阿语、英语与外商亲切交流,耐心介绍机票住宿等各项惠商政策,并帮助外商完成申报、顺利有序进入市场。室外寒风阵阵,但洋志愿者依然坚守一线,平均每天服务30多批次外商,不计个人得失,任劳任怨。“义乌是我们的家,困难的时候,我们竭尽所能地帮助支持我们的中国朋友和家人。”巴西志愿者Ali Allam这样说,他和临时组建的“多语言外国人志愿者服务队”更是这样做的。

  今年新春伊始,“外事先锋”志愿服务队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发动在义外国友人留义过大年。在外事办、商城集团、江东街道等单位的策划安排下,在义外籍人士开展了“五洲友人在义过年”系列活动,深刻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义乌本地特色的春节文化,共同度过一个祥和欢乐的春节。

  这是一个缩影,从参与以“健走义路文明之花绿动商城”为主题的义乌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到开展“红七月”服务进社区,从参加春运志愿服务、参与涉外市场纠纷调解到举办涉及国际贸易、法律服务、卫生健康、中国文化等内容的“外国人学习大讲堂”……义乌正以更开放更包容之姿欢迎各国友人,而越来越多的外商也把义乌当成了“第二故乡”。这里成就了他们的事业,他们也融入了这里的生活,他们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与这里的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

 
  
编辑: 何冬圆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