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脏水沟”变身“生态渠”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让农民增收有底气

发布时间: 2021-07-07 09:07:11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义乌商报记者 余依萍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已建成的生态拦截沟渠

  中国义乌网7月7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余依萍)“这里原本是一个脏乱的土沟,路面崎岖不平,沟渠内水闸锈迹斑斑,没想到建了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后变化会这么大!我的这个养殖场就像一个小公园。”7月6日,赤岸镇薛村水产养殖户陈德富乐呵呵地说,今年他在下游的莲塘里投放了3000多尾鱼苗,对于增收,他信心满满。

  2019年,陈德富辞去货车司机的工作,回到村里办起了黑斑蛙养殖场,开启“稻蛙共养”新模式。在生态沟渠还没建设之前,黑斑蛙养殖尾水直接通过场内仅有的一条破损严重的三面光沟渠流入下游的一口莲塘内,再通过沟渠流入下游农田作为水稻灌溉水之用。由于农田排水缺少治理,农业生产活动中残留的化肥农药“原汁原味”直接排入紧邻薛村的景观河道内,所含的氮磷等营养物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容易造成农业面源污染。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已成为当前我市水污染防治、生态循环农业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共同诉求。去年10月,市农业农村局联合赤岸镇在薛村建设了700米的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依据生态工程原理,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对农田排水及地表径流中的氮磷等物质进行拦截、吸附、沉积、转化、降解及吸收利用,从而有效拦截农田流失的氮磷等养分,推动农田面源污染治理、农村生活污水防治、农村人居生态环境提升。

  生态拦截渠的建设,不仅整治了黑斑蛙养殖场“脏、乱、差”的弊病,提升了粮食功能区内沟渠水系、闸门、两侧路基、上下机坡等基础设施水平,为农业增产增收和美丽田园建设奠定了基础,还消除了河道游步道下方坍塌的安全隐患。

  如今,这条生态拦截沟渠,承担起了周边600多亩农田灌溉水的氮、磷消纳任务,可实现农田排水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分别减少20%、30%和30%以上的目标。

  令陈德富感到欣喜的远不止这些。这条会“呼吸”的生态拦截沟渠,灌溉之余,还能养鱼、种菱角,成为农田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随着草毯、曝气机、反硝化除磷装置等纷纷落户田埂和水渠,水葫芦、狐尾草等挺水植物竞相点缀,农田基础设施明显提升,陈德富的黑斑蛙养殖场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漫步在渠畔,但见清澈的渠水缓缓流淌,整齐划一的稻田丛中传来阵阵“呱呱”声,似乎也在争着诉说丰收的喜悦。

  在养殖场,陈德富拿出原先的对比图向记者介绍,眼前11亩黑斑蛙养殖场,亩产黑斑蛙约1000斤,稻蛙米300斤,年经济效益34万余元,亩均产出达到3.1万元。今年,莲塘里的鱼苗长势不错,预计也能有个好收成。前不久,周边县市区的农业部门特地前来考察调研。

  “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是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一项新技术,它既为美丽乡村建设锦上添花,又让生态经济发展如虎添翼。”市农业农村局养殖服务科科长金成舟说,目前,我市共建成4条农田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分别位于赤岸镇和义亭镇。其中,薛村生态拦截沟渠对标高标准,打造生态景观型农业面源污染拦截净化示范基地,既可以减少氮磷污染,实现“水更清”的目标,又可以推进“五水共治”,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加快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小小沟渠建设,唱活了一出社会、经济和环境和谐发展的三重协奏曲,在我市践行“两山”理论、建设“美丽乡村”中架起了一座新桥梁,人们的生态意识也从这一处处崭新的农田风景中逐渐苏醒,绿色发展,更有了奔头。

  
编辑: 童荟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