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0月27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卢丽珍)红色资源是最鲜活、最珍贵的党史教材。
10月25日,上溪镇苦竹塘村吴晗史学馆展陈工程进入紧张的施工阶段,该工程预计年底主体完工。此次吴晗故居保护区环境整治工程概算投资为4790万元,建设范围主要为吴晗故居保护区范围内室外景观、吴晗史学馆和吴晗史学馆展陈工程。这是我市重视红色资源保护中的一幕。
“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我市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让红色资源“活”起来,绽放新光彩。
让红色资源“立”起来
我市是革命老区县(市),红色资源遗存较为丰富。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我市进一步加大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和开发力度,用好、用活红色革命资源,努力讲好红色故事。
我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体系为“3+2+2+X”,即3基地、2线、2馆、X个点。“3基地”:陈望道、冯雪峰、吴晗故居红色教育基地;“2线”:上溪、大陈两条红色旅游线路;“2馆”:革命烈士事迹展示馆、党史陈列馆;“X个点”:包括镇街烈士陵园(8处),有破损或损坏严重的建筑类革命文物(3处),其他已经灭失、没有纪念设施留存的红色资源点(14处)。
据悉,义乌市革命老区开发建设促进会调查梳理汇总的98项红色资源,经史料核查,属红色资源范畴的93项,分别是革命故事传说类16项和革命遗址遗迹类77项。77项遗址遗迹类红色资源中,事件、机构旧址12处,革命人物故居、墓址11处,纪念设施3处,烈士墓碑51处。其中,散葬烈士墓40处。
让红色资源“活”起来
如何让具有历史跨度的红色资源再次焕发活力?我市因地而制、因人而异,立足地方特色,将党史学习教育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网络的形式,在更大范围、以更快速度形成红色文化的品牌效应,确保党史学习教育走新又走心。
延长红色产业链,发挥红色集群效应组织红色电影展映、流动文艺演出等活动。同时,推出以《神奇的义乌》等为主题的微党课、微视频、微动漫、微电影等系列融媒体产品,把具有代表性的党史故事通过网络展现在广大市民面前。创新党史学习教育形式,组织老干部、劳模工匠、青年、妇女等宣传团,开展“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网络”宣讲,促进党史学习教育全覆盖、聚合力、提质效。
“七一”前后,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我市组织婺剧《真理的味道》《义乌高华》公演,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在身临其境中感悟初心使命,我市的党史学习教育以最鲜活的方式直抵人心。
让红色资源“亮”起来
红色革命遗址铭刻着革命先辈的光辉历程,是宝贵的革命文化遗产。今年,红色旅游成为出游的主题之一,截至目前,冯雪峰故居23000人次;吴晗故居41000人次;陈望道故居271833人次;党史陈列馆9500人次。
在陈望道故居,讲解员每天都要为前来研学参观的游客讲述“信仰的味道有点甜”的故事。分水塘村党支部书记陈仕杰告诉记者,国庆期间村里每天接待团队6~7批,估计有5000多名游客前来参观学习,其中研学人员有近4000人。“来研学的游客大部分来自义乌周边县市。”
为了让红色资源“亮”起来,我市又开发了上溪镇范围内各类红色资源16处,大陈镇范围内各类红色资源10处,两条红色旅游线路,充分发挥红色线路的价值。
少年强则国强。今年以来,许多青少年及中小学生群体到红色旅游景点开展红色教育研学游,为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提供最好的实践载体。通过研学活动,在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埋下了爱党爱国的种子,树立起奋发图强的伟大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