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0月27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卢丽珍)不久前,毛小康、黄绮妍、黄巧玲、黄岐翠、王金花、郑月香、陈芝美和傅善斌获评浙江省首届“省级乡村文化能人”称号。他们活跃在我市各个镇街的乡村,各类创作、表演既接地气又能适应时代的需求,同时带动各种“草根”文艺社团迅速壮大,为我市的群众文化发展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指尖”绘就乡村文化“新天地”
毛小康
“凉风寒玉臂,湿翠罩云低。鹭影回稀旷,蝉声满长堤。曾奢洪武足,欲挽洛神霓。若此蓬莱境,千年是白溪。”
深秋的早晨,毛毛文化园主人毛小康正在溪边一边散步,一边吟诵诗词。毛小康告诉记者,他吟诵的这首《庚子五月吴溪》是他今年夏天创作的。
毛小康是一位地道的农民,学历不高却痴迷传统文化,诗书画印皆拿手,律绝词联亦能为。作为传统文化爱好者,近年来,他积极策划承办各类文化民俗活动,并把“毛毛农庄”更名为“毛毛文化园”,成为市书协、美协、诗词楹联学会、工艺美术协会等文化单位的培训基地。
除了诗词,他还擅长书法。面对欣欣向荣的乡村文化,毛小康满心欢喜。他认为,书法是在“指尖”飞舞。“只要练好这‘舞姿’,人人皆能成‘行家’,那么,我们的‘精神家园’才会更有活力、更加幸福。”
黄岐翠
同一天,一场门球比赛正在苏溪镇孝义门球场举行,参加比赛的球员多数已经六七十岁。虽然满头银发,但是一个个精神矍铄。
在苏溪门球的发展中,总能看到黄岐翠忙碌的身影。她不仅有组织能力,还有一颗为乡村文化发展贡献力量的热心。据统计,在她的组织策划下,每年苏溪镇的门球活动不下于30场,在苏溪镇69个行政村中,她帮忙组织了41支舞蹈队,进一步丰富了新时期群众文化的精神生活。
谈起未来,黄岐翠想的最多的就是充分发挥自身示范、引领作用,激活基层文化阵地,推进苏溪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
乡村文化舞台的“领舞者”
郑月香的城西“开心姐妹舞蹈队”
天蒙蒙亮,郑月香就与一群姐妹在广场上练起了太极。一套太极拳后,郑月香开始一对一指导起太极扇的舞蹈动作,几天后,她将与姐妹们参加一场舞蹈比赛。
郑月香从小对舞蹈十分向往。十几年前,广场舞开始在流行,郑月香一次接触后便爱上了,越跳越有劲。
2014年,郑月香组织起城西“开心姐妹舞蹈队”,每逢年节或庆祝活动,她总是带领队员们上台一展身手,并先后多次在金华和义乌的比赛中获奖。
“以前农闲时,很多村民喜欢串门、打牌。有了舞蹈队,越来越多人参与进来,精气神大不一样。”郑月香介绍。
黄绮妍的“欢乐文艺队”
同样的欢乐场景,也在廿三里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上演着。“扇子带过来,好……”省级乡村文化能人黄绮妍正在教授队员木兰扇的一些步法和动作。
2003年,黄绮妍组建了一支群众业余文艺队伍,并取名“欢乐文艺队”。队员们年龄从30岁至60多岁不等,有农村妇女、有老板娘、有退休教师等各行各业人士。人数从几人到数百人,从自娱自乐到正式参加各种演出、比赛。“大家都对她非常敬重,廿三里搞文艺节目,只要她一来,姐妹们都非常支持她。”陈女士告诉记者,大家因为同一爱好相聚在一起,在队员们看来黄绮妍不仅是一位好教练,也是大家的热心大姐。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欢乐文艺队”在每年的各级别比赛中屡屡获奖。黄绮妍说接下来希望能把队伍再壮大,再发展,让艺术之花绚丽绽放,多姿多彩。
把文化“种”进群众心里
陈芝美
“我们这个团队能唱能跳,凝聚力很强,成立已经有十几年了。”接受采访时,省级乡村文化能人陈芝美说道。
陈芝美今年已经65岁,凭借着年轻时候打下的扎实文化艺术功底,多次代表江东街道徐村参加各类文艺大赛,获奖众多。2019年起,陈芝美参与徐村文化礼堂的管理工作,在她的组织下,徐村文化礼堂里经常是欢声笑语。
陈芝美说,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明,现在政府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乡村文明建设,也出台很多的政策,建设文化礼堂,提高群众文艺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她热爱这份事业,会一直坚持下去。
傅善斌(左一)
文化能人让乡村文化“活”起来,义亭镇农民艺术团团长傅善斌就是这样一个人。2009年,傅善斌带头成立义亭镇农民艺术团,经常组织送戏下乡、政策宣传等活动。目前,团里有文艺骨干35人,能组织编排各类小品、情景剧、舞蹈等,团里的人都亲切地叫他老傅。
这天,他正在办公室里安排演出计划,他告诉记者今年是他从事农民文艺演出的第16年,他们农民艺术团演出至今已经超过600场。
安排好节目之后,老傅挨个给农民艺术团的团员们打电话,协调演出时间。随后又自己开车到演出的地方,看场地、调节音响,事无巨细。
通过定期的演出,改善了义亭农村文化环境,丰富了村民业余生活。从无到有,老傅和艺术团成员们深深地把根扎进了农村文化宣传当中。
为群众送上文化大餐
王金花
在上溪镇沈约公园广场,一曲悠扬的《喜闹花台》民乐演奏拉开了《周周有戏》民生实事·文化惠民演出晚会的序幕。当天晚会节目均由义乌市群民艺术团表演,作为乡村文化能人的王金花就在其中。
王金花不仅自己多才多艺,还积极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参与到文化演出中来。据了解,义乌市群民艺术团于2017年成立,现有成员30余名,每逢周一演出,至今已演220余场,送戏下乡130余场,深受群众好评,被评为义乌市优秀团队,十佳团队,荣获《学习型社团》等荣誉称号。
黄巧玲
后宅街道也有一支充满活力的舞蹈队。队员从60后到80后都有,平均年龄47岁。黄巧玲作为舞蹈队组织者,认为乡村文化工作者要主动放下身段,走到村民中间去。她从2017年开始担任村宣传干事,主要分管文化宣传工作。因为从小就喜欢文艺演出,她用舞蹈、走秀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文化宣传工作。
在她的带领下,村舞蹈队参加了各镇街、义乌市甚至金华市的排舞比赛,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舞蹈队里的队员也都对她赞不绝口。
“我会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做下去,不管我多忙,我都会抽出时间来创造更优秀更美的舞,带领大家在我们村里表演,也推广到更多的地方。”
“这些农村本土文化能人,他们像一粒粒种子,在广袤田间生根发芽,让乡村文化更有生命力。”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他们将充分发挥乡村文化能人的文化引领作用,激活基层文化阵地,不断推进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现代化建设成为繁荣乡村文化的“助推器”,助力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