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方维 正文

青春“叠”起 义乌非遗传承“从娃娃抓起”

发布时间: 2021-10-30 19:06:04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记者 方维 陈云锋 编辑 刘蓉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中国义乌网10月30日讯(记者 方维 陈云锋 编辑 刘蓉) 说起非遗,大多数人会想到老物件、老技艺,“老”字饱含着沧桑和历史,不免会认为它们将日薄西山。义乌非遗资源灿若星河、绵延闪耀,它们像一束束微光,抓住历史的碎片,表达着生活,传承着文化。而在今天的义乌,非遗早已不只是古老的代名词了,一批批“新鲜血液”正在不断涌入……

“红船”

  10月30日,第30届义乌市文化艺术节在城西街道举行盛大的开幕仪式。大陈镇八里桥头村罗汉班浩浩荡荡,在长号声中“压轴”亮相。演员们手持枪、叉、棍、戟等兵器,呈二龙出水状滚滚而来,颇为壮观。只见七十余人的队伍随鼓点节奏,不时变换队形,那变化无常、进退自如的八卦阵,令人目不暇接。在两队头披黄巾、身穿彩衣的壮汉之中,记者注意到了不少青春面庞,不仅有已上阵表演“滚叉”、97年出生的骆青阳,还有13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

“滚叉”

“立牌坊”

  叠罗汉的重头戏是“叠”,如果说走阵是舞蹈,操练是武术,那么叠即是杂技。“飞叉阵”后,只见十几人或数十人相叠,组合成“立牌坊”“三层塔”“四层高塔”等造型,最后演员们架成“红船”驶过,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每一个造型大多三至五层,底层是力大膀粗的壮汉扮成的“十八罗汉”,顶层则是小朋友。这些小朋友们化妆成“观音”“童子”等人物形象,天真稚趣、身手灵活,个个面带笑容。

“三层塔”

“四层高塔”

  今天,陈宥赫的角色“不简单”,这位年仅9岁的“观音”连续站上顶端四次。面对高难度动作,他每一次都毫无畏惧之色,淡然自若,令围观者啧啧咋舌。

  据悉,义乌罗汉班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有四百多年历史,大陈镇八里桥头村一直保持着叠罗汉的传统,村里至今还保持着原汁原味的罗汉班。“学习叠罗汉,要从娃娃抓起。”省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葛世华说,本次文化艺术节上最大的表演者72岁了,最小的则仅有3周岁。这些“罗汉”不论老幼,个个生龙活虎,将力与美的融合体现得淋漓尽致。

  “我很小的时候便开始叠罗汉了。”葛世华告诉记者,现在,在八里桥头村,学习叠罗汉依然是一种潮流,许多大人小孩都会慕名来学习。“这是我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也是一种荣幸。”葛世华对于传承和宣扬义乌罗汉班十分尽心,同时他也欢迎大家来学习,让罗汉班走到更多年轻人身边。

  本次文化艺术节的主题为“百年百艺共富共享”。而“共同富裕”不仅要让“好看的皮囊”比比皆是,也要让“有趣的灵魂”处处发光。截至目前,义乌市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项,省级项目14项,金华市级项目56项,义乌市级项目163项。现在,义乌的非遗不仅流光溢彩、“遍地开花”,在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背景下,还在“活起来”“传下去”“走出去”,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编辑: 刘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