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2月22日讯(记者 方维 编辑 刘蓉) “终于可以吃到想吃的了!想想就过瘾!”恢复普通饮食后,张先生的脸终于从“阴天”转晴了。
今年52岁的张先生长年便血,“我以为就是痔疮啊,也没管它。”去年9月,张先生忽然发现自己出血量增大不少,且痛感明显。于是,他便去了杭州求医。“我不敢相信!”第二天,一张晴天霹雳般的报告让张先生情绪跌到了谷底——局部直肠癌晚期。“我就化疗、放疗连续做了半年,但依然没多大效果啊,反而让我更痛苦了!”张先生回忆,自己在今年3月便辗转至温州求医,病情依然没有起色,而且高额的治疗费用让其难以负担。“温州的医院通过化疗和靶向治疗的方式,我副反应巨大,加上被告知没有手术机会,我也放弃了,我的病大概是看不好了。”张先生是垂着脑袋回家的,但是在家里的每一天,他心如死灰,生活无希望,钱包“空荡荡”,疾病给他带来的病痛更是日益加剧……今年7月,张先生来到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四医院,决定开启“最后一次”求助,“我实在熬不住了,你们有没有办法让我缓解痛苦,活得舒服点。”
张先生告诉大肠外科主任王建伟,自己不仅长期低烧,而且小便特别浑浊,甚至尿出瓜子仁,也就是说,从小便里经常解出大便内容物来。王建伟对其进行了具体详细检查后发现,张先生直肠内的肿瘤非常大,且产生了溃烂,侵犯膀胱,导致肠子烂穿,感染严重,“肠道和泌尿系统混在一起了,实在罕见,可见患者有多么痛苦和不便。”
于是,王建伟又对其进行了下一步检查,检查发现,虽然已是局部直肠癌晚期,幸好张先生的肿瘤未在其他脏器转移,只累及盆腔,王建伟立即召集浙大四院大肠癌多学科(MDT)团队开展讨论。
据了解,大肠癌多学科(MDT)团队由肝胆外科、大肠外科、放射科、介入科、病理科、肿瘤科等多位专家共同组成。得益于这个多学科合作模式,术前,专家们对张先生的病情作了充分的探讨、研究,为其“量身定做”了一套“人性化”“三步走”的治疗方案——第一先消炎,缓解患者痛苦,通过结肠造瘘,为肠子做临时造口,挂“粪袋子”;二是肿瘤控制,介入栓塞化疗;三是手术清除肿瘤。
随后,经过多学科的密切协作,专家们采用结肠造瘘、介入栓塞化疗等方法,张先生的感染得到了治疗,肿瘤进展也得到了一定的控制。“终于不痛了,太舒服了,相信你们一定也能帮我治好。”一系列治疗仿佛为张先生点燃了一座希望的灯塔,更加坚定了痊愈的信心。
12月初,“三步走”方案的最后一步——“全盆腔脏器切除”手术安排上了。浙大四院大肠外科主任王建伟和副主任医师洪强等团队、泌尿外科主任郑一春等团队,经过严谨的手术评估和分析,精细手术操作,成功切除了张先生直肠、膀胱前列腺,完整清除所有肿瘤病灶,获得了最大化的治疗效果。
“多学科强强联合,专克超难度。”在大肠外科工作了20余年的王建伟说道:“这样的病例十分少见,可以说,这是‘盆腔内最大手术’了,此类手术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最复杂最困难的手术。”
据介绍,浙大四院大肠外科专注于用最微创最合理的手段治疗肛肠盆底良恶性疾病,目前已经成功治疗多例周转于上海西安杭州的复杂疾病,包括腹腔镜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盆腔联合多器官手术,微创腹部无切口结直肠手术,腔镜辅助巨大骶前肿瘤切除,复杂便秘手术。
如今,患者终于实现了“像一个正常人一样正常生活”的愿望了。这种满足感“润物细无声”,同样给了医务人员十足的动力,“作为‘白衣战士’,我们应‘以病人为中心’,在保证患者根本利益的前提下,要有克难精神和勇气,有一丝希望也不能轻易放弃。”王建伟说道。
有情怀、有温度、有担当、有勇气,浙大四院的医务工作者们穿上白大褂,握住手术刀,默默埋头,治愈每一个“你”;大“疫”当前,他们主动请愿,冲锋在前,成为守护商城的“温暖大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