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武汉一位街边卖糖水的67岁爷爷冲上热搜。然而这位被人亲切称为“糖水爷爷”走红后,却引来了少数网友缺乏善意的言论。有人质疑糖水的卫生问题,有人指责老人子孙不孝。8月10日,老人告诉记者,自己不会上网,也不知道网上说了啥,但为了平平静静地生活,在与家人商量后,决定放弃做糖水生意,不再出摊(8月11日《上观新闻》)。
据报道,“糖水爷爷”每晚摆摊卖糖水。每种价格都是两块钱一杯,并且可以无限续杯;牌子上写着感谢大家照顾生意,老人和小孩喝水不要钱。更令人感动的是,“糖水爷爷”住着月租700元的房子,这杯糖水却17年没有涨价。对于这样温良的老人,我们理应予以尊重、理解与支持才是。即便是做不到这一点,也不应编造谣言伤害“糖水爷爷”,这是起码的为人处世底线。
而事实上,近日,有的博主特意拜访老人,发现“糖水爷爷”做糖水的房间收拾得很干净,东西都摆放的整整齐齐,糖水食材都是真材实料;老人的两个儿子都已经成家,并无子女不孝;孙子将要步入大学,也不存在生病的情况。可见,网上的那些谣言纯属捕风捉影。而导致“糖水爷爷”最终作出放弃摆摊的决定,显然是网上的那些恶言恶语伤着他了。千万不要小看恶言恶语的杀伤力,所谓“恶语伤人六月寒”,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其实,针对网上的一些不文明现象,从2020年开始,国家网信办就持续开展清朗专项活动,也取得了明显成效。此次“糖水爷爷”之所以网暴目标,除了有些网民喜欢求全责备、偏信从众外,主要还是网络暴力因其隐匿性强而难以有效治理。因此,法律必须“长出牙齿”。比如,近日,吉林一男子在微信群里辱骂同村居民,被举报后,派出所依法将韩某传唤,并将其依法行政拘留10日,处罚款300元。此举就很有震慑作用。
“糖水爷爷”不会上网,让其家人帮助查找那些谣言源头也不切实际,但鉴于网暴者的行为已违反了社会公德和相关法律法规,有关部门完全可以利用技术手段,让制造谣言者付出法律代价。关键是看有关部门是否高度重视。真心希望“糖水爷爷”好人一生平安,同时,自此事件以后其不再受恶言恶语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