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充分满足经济繁荣发展之下日益增长的市场治理需求,义乌市人民法院联合商城集团,在国际商贸城、国际生产资料市场等地设立16家特设“共享法庭”。
这些建在市场里的“共享法庭”,为市场主体参与诉讼提供了便利,打通了司法服务市场发展的“最后一公里”,吹响了商贸纠纷诉源治理的集结号,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司法助力。2022年以来,义乌法院共受理民商事纠纷17743件,同比下降15.48%。
矛盾纠纷不出市场
“我和叶某2019年一起合作运营电商,我出资100万元,提供货物70万元,他出资30万元。但是我发现他还在经营自己的网店,现在我不想继续合伙了,他也不来和我对账。”日前,国际商贸城四区经营户李某打电话,向设立在四区的“共享法庭”寻求帮助。
初步了解情况后,国际商贸城四区“共享法庭”庭务主任黄元超请双方当事人来“共享法庭”面对面调解,引导双方围绕出资情况、合作以来的盈利亏损分别陈述,协助双方记录每笔进账、出账,一起进行结算。
在黄元超的耐心调解下,双方终于达成合意,签订调解协议,约定由叶某分四期付105万元给李某,退货物40万元,商标价值60万元退还给李某,双方握手言和。
2021年10月,义乌市人民法院在国际商贸城五个区均设立“共享法庭”,为全体经营户、采购商、劳动者高效就地化解商贸纠纷。“共享法庭”的调解员都是有着几十年经商经验的市场经营户,有的还是行业协会会长、商会会长。调解员们无偿为市场纠纷化解、市场治理工作出谋划策,实现了“商人纠纷商人解”。
“各个行业已形成既有相似之处又有自身特点的经营规则,许多纠纷在外人看来比较复杂,但对于经营者而言,可能一眼就能看穿其中的门道,让懂行的人调解纠纷显得尤为重要。”黄元超说。
据统计,2022年以来,国际商贸城“共享法庭”共调解商贸纠纷920起,调解成功率100%,实现了矛盾纠纷不出市场。
劳动争议快速处置
要想全方位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不仅要服务于市场主体,更要积极延伸服务于劳动者,营造规范的用工环境和有力的就业保障体系。
近日,劳动争议调处中心“共享法庭”的调解员仅用3个小时,就一次性成功调解了6起电商领域劳动报酬纠纷,追索欠薪6.4万余元。去年7月,傅某等6名外来务工人员陆续入职义乌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双方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约定薪资每月4860元。但受疫情影响,该公司在2022年7月开始出现资金周转问题,工资无法及时发放。同年8月,傅某等6人陆续离职。此后,6人曾多次上门索要欠薪,双方一直谈不拢。
傅某等6人起诉后,劳动争议调处中心“共享法庭”安排一名退休法官担任调解员进行诉前调解。调解员认为,涉案金额不大,傅某等6人选择诉讼或仲裁耗时耗力,能调解成功并进行司法确认是解决纠纷最好的方法。
在调解员的耐心说理和工作人员的指导下,傅某等6人在“浙江解纷码”上申请了线上调解,最终确定分两期履行的调解方案。为了确保公司能够按约支付工资,调解员在协议中附加了违约条款,并对协议进行了司法确认,最大程度保障调解协议的按约履行。
义乌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劳动争议调处中心“共享法庭”成立于2022年7月,位于义乌市社会治理中心驻劳动监察大队调解室。劳动争议调处中心“共享法庭”成立以来,成功调解816起劳动争议,调解成功率92.09%,为外来建设者提供了安“薪”保障。
多方联动形成合力
近日,来自杭州的小楼是一名在电商平台创业的年轻人,因店铺内销售的一款陀螺玩具涉及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被义乌某玩具制造公司起诉,案件进入“共享法庭”诉前调解阶段。
调解过程中,被告人小楼对是否构成侵权提出疑问。调解员立即通过知识产权“共享法庭”,连线义乌法院民事审判四庭(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答疑解惑。在法官分析利弊并列举相关案例后,双方就赔偿数额达成一致意见并和解,原告递交撤诉申请。
近年来,义乌市人民法院收案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除了常见的买卖合同纠纷,知识产权纠纷也居高不下。“知识产权纠纷具有较高的专业性,以往市场经营户遇到此类纠纷都会找法院,造成一线法官超负荷运转。”义乌市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一些矛盾纠纷没能及时调处和有效化解,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义乌市场美誉度。
在活跃的经贸往来背景下,义乌市人民法院秉持“保护知产就是保护创新”理念,打造了知识产权特设“共享法庭”,并协同市场监管局、公安局等部门形成合力,一体预警、防范、调处涉知识产权类纠纷,为信誉义乌清除侵权“杂草”。同时,“共享法庭”还特邀13名行业协会调解员、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员联动解纷,提高纠纷调处的针对性与专业性。
义乌市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立足“世界小商品之都”定位,强举措、优服务、高效能,大力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更加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环境,为义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提供坚强的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