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媒体看义乌>2023年>最新报道 正文

【浙江日报】仰望雪峰背影 唯有薪火相传

发布时间: 2023-06-05 09:00:12 来源: 浙江日报 作者: 何贤君 左翠玉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2023年6月5日《浙江日报》12版

  “傲骨如雪,笔墨成峰”——在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雪峰书屋外,8个庄严大字,述说着傲骨文人冯雪峰不屈的传奇一生。

  冯雪峰,原名冯福春,1903年6月出生于浙江义乌,是20世纪我国无产阶级文艺事业“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开拓者,是一位具有深刻思想见解和卓越才华的诗人、作家、文艺理论家,是新中国文学开创时期杰出的出版家。

雪峰公园吕斌摄

  今年是冯雪峰同志诞辰120周年。6月2日—3日,纪念冯雪峰同志诞辰120周年系列活动在北京和他的家乡义乌两地举行。

  此次活动不仅以理论研讨等形式给予纪念,更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借势借力,谋划雪峰文论奖,建设雪峰文学馆,打造雪峰文学讲堂,筹建义乌雪峰文学发展基金,全面打响义乌品牌。

  冯雪峰曾写过这样一句诗:“凡是死后而仍活在人民心上的人,都是人民在前进的路上抬头就能看见他的背影的人。”如今,人们一直在仰望他的背影。

1950年,冯雪峰为华东军政委员会委员时留影。义乌市委宣传部供图

  一间书屋

  再现雪峰传奇一生

  6月3日上午9点30分,冯雪峰的老家——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高朋满座。人们相约而来,见证雪峰书屋的揭牌。

  雪峰书屋,包括雪峰图书馆、雪峰文学馆两大场景。集创作、展览、教育、研究与交流等功能于一体,致力打造成为具有义乌辨识度的文学新场馆和文化新地标。

冯雪峰撰写的回忆鲁迅的文章书影、报影及发表文章的部分刊物 义乌市委宣传部供图

  雪峰图书馆总面积360平方米,现有藏书2万册,均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捐赠,成为该社在外地支持设立的唯一书屋。而雪峰文学馆,则以冯雪峰“人物生平”为时间轴,以文学成就为灵魂,穿插红色革命历程,真实再现了冯雪峰的传奇一生。

  在雪峰文学馆,我们可以感受冯雪峰忠诚信仰的革命品质。冯雪峰是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路的少数文人之一;被关押在上饶集中营期间,面对酷刑、苦役、疾病和死亡,他坚贞不屈,团结难友与敌斗争,用诗歌同敌战斗,以生命与信仰锻造出特殊诗篇。

1931年4月20日,冯雪峰一家和鲁迅一家合影。义乌市委宣传部供图

  在雪峰文学馆,我们可以学习冯雪峰高洁刚直的人格魅力。鲁迅曾说,冯雪峰“人很质直,是浙东人的老脾气”。他的刚直充分体现在他的寓言上,针砭时弊、入木三分,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直击社会黑暗,是一位崇高而坚韧的文化将领。

  在雪峰文学馆,我们还可以追寻冯雪峰求真求实的实干作风。他对待工作严谨务实、一丝不苟,其人其文可谓互相成就。他与鲁迅、茅盾等共同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纠正了“国防文学”口号在阶级立场上的模糊性;他以“吕克玉”为笔名,发表《对于文学运动几个问题的意见》一文,批判文学理论上的机械观点等;在他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的7年中,出版小说、散文、诗歌等当代创作近500种,这充分体现了他求严求实、专心致志的严谨学风和务实作风。

  雪峰文学馆六个篇章,真实再现了冯雪峰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孜孜探求的人生历程,展示了他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和文学、出版事业作出的重大贡献。

“傲骨如雪,笔墨成峰”——在义乌市赤岸镇神坛村雪峰书屋外,8个庄严大字,述说着傲骨文人冯雪峰不屈的传奇一生。吕斌摄

  一个奖项

  弘扬雪峰文艺理想

  同样引人关注的,还有在此次纪念活动中颁发的一个奖——雪峰文论奖。6月2日,首届雪峰文论奖在北京启动发布,并永久地将颁奖地设在义乌市。

  据悉,雪峰文论奖由中国作家协会中国现代文学馆学术指导,人民文学出版社和义乌市委、义乌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每两年举办一次,设论文奖、图书奖2类,其中论文奖分为新时代文学研究奖、现当代文学研究奖。

  之所以会以雪峰命名这个奖项,有不少渊源可以探究。

市民在冯雪峰像前合影 吕斌摄

  20世纪30年代前后,一股马克思主义文论翻译的热潮兴起。在这当中,冯雪峰被认为是“第一个用力最勤,收获颇富的人”。

  冯雪峰对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建设上的贡献也是有目共睹的,具有不可磨灭的功绩。在革命文学兴起之初,急需理论引导的情况下,他以自学的日语功底,以顽强的“硬译”精神,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成为独树一帜的翻译家。他选择翻译的理论家以及相应论题的“范围之广、数量之大,超出了‘五四’以来到三十年代初的任何一个译者”。

  从1926年起,冯雪峰系统地翻译介绍《新俄文学的曙光期》《俄罗斯的无产阶级文学》《新俄的文艺政策》及普列汉诺夫的《艺术与社会生活》、卢那察尔斯基的《艺术之社会的基础》等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苏俄的社会主义文艺理论思潮、文化建设动态方面的书籍。他还翻译介绍了列宁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书籍和高尔基、石川啄木等作家的作品;同时也翻译了匈牙利玛察的《现代欧洲的艺术》,在国内几乎最早系统介绍了未来派、立体派、表现派等欧洲现代派文艺思潮。

在冯雪峰墓前献花 吕斌摄

  冯雪峰翻译的许多马克思主义文论经典作家的著述经受住了时代的考验,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影响了一批作家和理论家。丁玲回忆说,“左联五烈士”之一胡也频走上革命道路,是受到了鲁迅和冯雪峰的影响。文论家陈涌曾回忆说:“我知道雪峰同志,是从年轻时候看到他翻译的《艺术与社会生活》开始的。”

  他还和鲁迅一道编辑出版了“新俄文艺论述丛书”“科学的艺术论丛书”“文艺理论丛书”等,对指导中国新兴的革命文艺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也逐渐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革命现实主义文艺理论。在“革命文学”论争、“两个口号”论争等文学论战中,他的理论文章都起到了不可替代的导引作用。他的《革命与智识阶级》《论民主革命的文艺运动》《论〈保卫延安〉》《中国文学从古典现实主义到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发展的一个轮廓》等,都是中国现实主义文艺理论与批评的经典篇章。

纪念冯雪峰同志诞辰120周年学术座谈会召开 何贤君摄

  一种传承

  树立雪峰不朽丰碑

  今天的义乌,在“数字经济”新赛道中抢占先机,创新之力越来越足;今天的义乌,在“营商环境”新标准中永不满足,改革之路越走越宽;今天的义乌,在“地瓜经济”新格局中深耕孕育,开放之门越开越大。

  义乌有今天的发展成就,成为发展的传奇,其中之妙就在于义乌丰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精神。冯雪峰是义乌人的典型代表,雪峰为义乌树立了丰碑和榜样。

  6月3日,由义乌市委宣传部、义乌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大型公益性文化活动雪峰文学讲堂开讲。首讲由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担任主讲人。据了解,雪峰文学讲堂以“感受名家风采,共享文学盛宴”为主旨,广邀国内外知名作家、文艺评论家来义乌举办讲座、演讲和报告,为广大作家和文学爱好者开拓视野、更新知识,提升阅读品位和文化素养,让知识引领时代风尚,让文化成为城市名片。

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签约仪式现场 吕斌摄

  此外,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和义乌市雪峰文学基金会也于6月3日在义乌落户、授牌。据介绍,该实践点旨在为作家面向社会提供文学服务搭建重要载体,引导广大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让深入生活真正成为写作必修课,鼓励作家走得出、沉得下、蹲得住,最终写出思想性和文学性并重,时代期许、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基金会则以繁荣文学创作、培养文学人才、增进文学交流、促进文学发展、提高文学素养为宗旨,把政府、社会、企业、有识之士等各方面支持文学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合力。

  不只如此。如今,“雪峰元素”、红色基因已深深印刻在义乌大地上。

  走入雪峰公园,雪峰雕塑、寓言诗词碑刻和湖畔亭静兀;走在雪峰大道,一路玉兰树高洁如雪,犹如雪峰同志之风骨;走进雪峰中学,莘莘学子正在践行“真·实”校训、发愤图强;徜徉在以雪峰老家神坛村为中心的赤岸西海,雪峰文化区、长征田园、初心广场等如同一颗颗珍珠,串成美丽乡村精品线。雪峰故居如今已成为锻造初心、接受洗礼、增强党性的向往之地。

冯雪峰故居 吕斌摄

  冯雪峰身上呈现出的高贵品质,承载着义乌人“勤耕好学、刚正勇为、诚信包容”的优秀基因。正是在这种义乌精神和文化基因的传承下,改革开放以来,一代又一代的义乌人敢为人先、勇立潮头,用拨浪鼓摇出了大市场,用小商品连通了全世界,实现了从“鸡毛换糖”到世界超市的精彩蝶变。

  当前,义乌全市上下正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力推进创新深化改革攻坚开放提升,坚持“兴商建市”不动摇、改革开放再出发,以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奋斗姿态,朝着世界小商品之都奔涌向前,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义乌篇章。

  丹心耿耿,高节亮风,青松立雪峰,虽无金石寿,道德文章垂千秋;忠义凛凛,妙手章华,白玉映尘沙,但有为党心,星海河汉寄精神。

  仰望雪峰背影,唯有高山仰止,唯有薪火相传,唯有接续奋斗。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