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企业现在缺乏功能性面料开发的技术人员,此次与高校合作,正好补上了这一短板,通过这种校企合作模式,为抢占竞争制高点奠定了坚实基础。”近日,在义乌市笙默服饰有限公司和浙江理工大学的合作签约仪式上,该公司董事长马永辉说道。
据了解,笙默服饰致力于服装、头巾等针织纺织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今年,在市科技局举办的科技人才论坛暨科技对接活动上,由浙江理工大学展出的功能性面料相关科技成果引起了马永辉的关注。马永辉认为开发一款透气且有凉感的头巾有很大的市场。会后,他迅速联系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咨询合作方式。
随后,针对笙默服饰的开发需求,市科技局帮其对接了浙江理工大学纺织学院纺织工程系副主任王金凤。经过市科技局的“牵线搭桥”,目前,双方已签订技术开发协议,专家团队为笙默服饰提供了完整的技术方案。
科技成果转化是科技创新的关键环节。高校拥有不少专利技术,却无法实现产业化;而企业有精力在市场上打拼,却苦于没有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技术。如何为高校创新成果寻找到“买家”?如何为企业创新诉求寻找到“通道”?一直以来,市科技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主动深入企业基层开展走访活动,收集并掌握了解企业发展难题,加强校企对接合作。此次笙默服饰和浙江理工大学的合作,正是市科技局精准对接企业需求,促进成果落地转化的一次成功尝试。
据了解,为促进科技成果快速落地,市科技局着力打通校企“握手”通道。一方面,建立了联络员制度和信息发布机制,当好企业的“科技红娘”,积极征集企业技术需求,并对外发布。另一方面,及时对接高校,积极发布高校先进科技成果,对高校应用前景广阔的科技成果主动组织路演、举办校企对接特色活动,让校企双方在交流中碰撞出更多创新火花。
今年以来,市科技局已组织开展科技对接线上线下活动40余次,组织高校专家来义120余人次;走访企业60多家,发布企业技术难题285项;实施揭榜挂帅项目31个,揭榜金额1547.58万元;发布成果235项,技术交易额达55.59亿元。“瞄准企业科技创新难题,找准科技工作服务大局的结合点和突破点,让科技成果‘落地生金’,是我们工作的方向。”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