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东街道社工为困难群众送去御寒物资
义亭社工站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
近日,市气象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为有效应对低温冰冻天气,市民政部门迅速部署行动,多措并举防范应对,用心用情做好民政领域防寒保暖,为困难群众筑牢温暖防线。
针对民政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市民政局督促指导养老服务、儿童福利机构提早谋划,做好防冻防风的御寒措施,合理保障“一老一小”生活起居。持续深入开展民政服务机构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紧盯建筑、设施设备及周边环境安全,重点对机构内用电、燃气、取暖等安全隐患开展排查,进行全面检修维护。同时,强化对机构内服务对象的服务保障,储备足量生活和防寒物资,及时为服务对象添置衣物,加强医疗监测,落实对年老体弱、有慢性病史的老年人和患病儿童的重点看护,切实保障民政服务机构及服务对象安全温暖过冬。
寒潮之下,义乌处处暖流涌动。
一床棉被冬夜送暖
“外面太冷了,和我们回救助中心避寒吧!”“这床棉被送给你,晚上一定要盖好。”……12月19日晚上8时,在龙回立交桥桥下空间,市社会救助中心工作人员和城市有爱公益协会“关爱流浪人员”志愿服务队手提食品、御寒物资,与流浪人员和城市露宿人员暖心交流。
当工作人员巡查到龙回立交桥桥下空间时,发现有生活痕迹。一名男子用捡来的床垫和被褥,搭起了一张床,旁边还放着简单的生活用品。
立交桥底寒风不时呼啸而过,让人感到刺骨。“天这么冷,住在这里可不行,回救助中心暖和暖和吧。”工作人员蹲下身子,劝导躺在简易床垫上的男子。
“我白天还得打工干活,住在这里更方便,感谢你们的好意了。”来自河南的王先生在接过工作人员送来的御寒物资后,被寒风冻僵的脸庞露出些许笑容。但对于帮其返乡或入站避寒等进一步救助请求时,他沉默许久后拒绝了。“等我再多挣点钱,就回老家过年了。”他说。
像这样的“拒绝”,工作人员经常遇到,本着“自愿求助,无偿救助”的原则,在多次劝导无效后,工作人员会选择尊重对方的意愿,再为他们提供其他力所能及的帮助。
“其实大部分流浪乞讨人员已经习惯在外生活,被拒绝也是常态,但只要碰到有需要救助的,我们依然会伸出援手。”市社会救助中心副主任李琴说,近期气温持续走低,他们将加大对桥下空间、公园等区域巡查力度,对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逐一劝导,如若同意返乡或进站避寒,将协助购买车票或提供食宿。
临走前,工作人员给王先生留下了一套新被褥,并留下一张救助信息卡。“注意保暖,有困难随时联系我们。”工作人员连连叮嘱。
据统计,自11月启动“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活动以来,市社会救助中心累计开展街面巡查31次,出动车次31次,共救助街面流浪乞讨和临时遇困人员54人次,发放棉衣棉被、食物等御寒和生活物资102份(件),确保流浪乞讨人员和临时遇困人员安全、温暖过冬。
走村入户嘘寒问暖
为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确保困难群体能够安稳度过寒潮,市民政局充分发挥“五社联动”机制,广泛动员多方力量参与救助帮扶,把温暖传递到困难群众和特殊人群的身边、手边、床边。
连日来,城西街道组织社工站积极对接爱心物资,开展一系列送温暖活动,为辖区困难群众送上御寒物资。社工们与志愿者队伍一起走村入户,主动了解低保户、特困户、留守儿童等困难群众的过冬情况,帮助其解决基本生活需求。社工与志愿者为困难群众送去加绒棉衣和大米等御寒物资,并对其家中的水、电、气、暖等安全隐患进行逐一排查。截至目前,城西街道已为50户困难群众送去棉衣和大米,让他们温暖过冬。
“朱爷爷,这是爱心人士捐赠的被子,我们给您收拾好房间,干干净净过冬。”在义亭镇陇头朱村,义亭镇社工站工们的到来,为孤寡老人朱爷爷家送来了冬日里的温暖,老人激动得合不拢嘴,连声感谢。
12月初,义亭镇社工站对辖区困难群众开展“敲门问需”服务。在了解他们近况的同时,收集“急难愁盼”需求,并通过新媒体平台,寻找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介入帮扶。“求暖”信息发布后,受到社会爱心人士的关注和支持。其中,义亭镇慈善分会捐赠保暖手套和帽子500套,志愿者和爱心人士纷纷捐赠了床垫、棉被及保暖衣物等物资。
大陈镇位于我市北部山区,降温或带来雨夹雪或小雪,早晨伴有薄冰,甚至出现路面结冰情况。志愿者与社工不畏寒冷,为长期失能老人送去护理卫生垫,为困境儿童送去羽绒服,为高龄孤寡老人和失能老人提供陪伴与帮助……通过走访慰问与寒冬送衣暖人心活动,为需要帮助的群众提供了温暖和关爱。
稠江街道社工站联合营养师为孤寡老人烹制营养餐、后宅街道社工站为困境儿童送去生日礼物和祝福、江东街道社工站持续开展“敲门问需”行动……截至12月19日,全市各镇街社工站共巡访困难群众1256名,发放防寒物资871份。
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以“送温暖、解民忧、暖民心”为工作目标,保证寒冬救助工作无遗漏、无死角,持续为全市困难对象、重点人群送上冬日浓浓暖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