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区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单元,随着城市化进程持续推进,小区治理面临了诸多新挑战。针对这一难题,如何更好实现“牵一发而动全身”?近日,记者走访部分小区和相关部门,发现不少居民对小区物业服务质量“不满”,部门、镇街也纷纷为小区治理出谋划策,聚力破解治理体系机制不顺、协同不力、管理真空等问题。
探访
小区物业服务质量堪忧
前不久,市建设局公布了《关于第四季度物业管理服务质量较差住宅小区的通报》,对较差的10个住宅小区予以通报,并根据《义乌市物业服务企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规定,同步予以信用扣分。
随着城市有机更新大力推进,越来越多的“老破小”变成了高楼林立的新小区,但物业专业化服务还未跟上,不少小区物业服务质量饱受诟病。记者从市建设局获悉,近年来,我市定期对113个住宅小区物业服务质量开展现场测评,根据综合管理水平、共用设施设备管理、公共区域秩序维护服务、公共区域清洁卫生服务、公共区域绿化日常养护服务、信息公示等内容进行考核。
“根据考核结果来看,一些小区物业服务质量堪忧,主要存在基础管理能力不足、环境卫生管理不到位、公共设施设备管理不及时、物业服务信息未按要求进行公示、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履职不到位等问题。”物业科工作人员介绍,如丹溪一区、商博国际、翠堤雅苑等小区物业服务基础工作资料缺失严重,日常工作未留痕,业主满意度较低;玖悦府、水岸家园等小区物业对小区门窗、楼梯等部位清洁不及时,绿化养护不到位;五亭雅苑、朝阳里小区等小区物业未对小区水管、照明灯、消防栓、电梯等共用设备进行及时维护。
“小区里流浪猫狗对居民来说是安全隐患,已经有好几个居民被抓伤。”“我们小区停车乱,物业也不管理。”“小区里的公共设施坏了没人修,不仅影响环境还存在隐患。”记者随机采访数个小区居民,纷纷“吐槽”物业价格昂贵,与服务质量不匹配。
探索
“三方协同”共治聚合力
记者了解到,目前小区治理主体主要是社区党支部、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公司“三驾马车”,三方之间协同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基层社会治理的绩效,关乎小区居民的生活品质。然而现实中,三者利益诉求与治理逻辑的不同,往往导致小区治理内耗、效能弱化。为解决小区协同治理问题,我市一批小区率先探索三方协同提升小区治理效能的路径,如稠江街道锦都社区坚持以党建统领推动基层治理创新,以“三红联动”建立健全居民小区党组织、红色业主委员会、红色物业等三方协同联动机制。
“三方协同”推进小区治理。在此之前,我市并无标准。为了实现标准化管理,作为起草单位的稠江街道组建了标准化试点工作小组,走访了锦都社区以及其他具有三方协同治理经验的社区,总结提炼社区住宅小区治理经验。制定了全市通用的《住宅小区三方协同治理规范》地方标准,共九项60条,包含总体原则、组织架构、协同机制等。
“该标准在金华属于首个,坚持把‘三方协同’治理作为现代社区建设突破口,深化党建统领网格智治,探索推进小区共治共管,统筹推动现代社区建设一体贯通落地,不仅填补住宅小区治理类标准空白,更为各地住宅小区提供可复制、可借鉴、可参考的治理经验范本。”稠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说,现在有了标准,就等于有了一份说明书,各住宅小区可以对照起来操作,一目了然、方便执行。
实践
共建共享“美好家园”
目前,稠江街道锦都社区成为我市“三方协同”试点小区之一。“以往单独作战,没法形成工作合力,现在遇到难题,社区、业委会、物业商量着做。”锦都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小区快递收发、单元楼雨棚增设、监控设施更新等工作在“三方协同”下得到了快速推动,居民们对社区、物业的好评率也不断上升。
“三方协同”模式在不少社区得到了实践。如福田街道商城社区,以党建统领,成立了“丝路党员先锋”“白领e家志愿者”“红色物业楼宇管家”“CBD老娘舅”等志愿服务队伍,定期召开楼宇联席会议,对辖区内社会公共治理相关事宜进行多方商讨,形成“楼事楼议楼事楼管楼事楼办”的区域综合治理工作机制,一年完成400余件矛盾纠纷调解。廿三里街道金麟社区有封闭高层小区7个、开放小区3个,社区始终坚持以“事情共商、资源共享、难事共办”为原则,通过“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同、合力共治工作机制,对社区问题进行有效处置,形成收集问题在网格、提出方案在三方、落实解决在网格的闭环处理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