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统计局统一部署,以2023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市统计局在抽中的51个调查小区开展了5‰人口变动情况抽样调查。根据抽样调查结果推算,2023年末,义乌市常住人口为190.3万人,与2022年末常住人口188.8万人相比,增加1.5万人。义乌常住人口数位居金华各县(市、区)第一。
“来了就是义乌人”,这是让所有外地人最暖心的一句标语。近年来,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人投身义乌,扎根落户。
一场“双向奔赴”
我们看到,在上扬的义乌人口增长曲线背后,正是一条同样上扬的经济增长曲线。2023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5.62亿元,经济总量进入全省前十县(市、区)行列。得益于产业基础和市场影响力、辐射能力,义乌吸引了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的汇聚。
充满活力的义乌,提供了充足的就业机会和良好的创业环境。都说义乌是一个“人人都可当老板”的城市。数据显示,过去十年,义乌市市场经营主体从17万户到突破100万户,截至今年2月27日,市场经营主体总量超106万户,占全国千分之五、全省十分之一。
从“鸡毛换糖”到“买卖全球”,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开启新征程,吸引全国、全球的创业者纷至沓来。“凌晨的义乌街头都是非常热闹的,坐着吃烧烤,隔壁桌讨论的都是创业经验交流的话题。”在义乌创业二十余年的电商从业者张望笑着说,在义乌创业,只要肯努力、会吃苦,就能挣到钱。
自2013年“电商换市”战略实施以来,义乌电商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23年,义乌新增电商主体超18.8万户,同比增长49.8%。在义乌的创业者们,淘金致富已不再局限于一台电脑、一根网线,一处灯光、一部手机即可贸易全球。
让人才留得住
不仅要把人引进来,更要让人来了就不想离开。为此,义乌不断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人才服务政策。
过去一年来,义乌全面构建“引育用留”人才生态链,拴心留人,努力让人才“近悦远来”。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义乌市引进高校毕业生4.65万人,为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力人才支撑。
晚上9点,位于义乌市科技创业园安歆青年社区一楼,有几位年轻人正坐在休闲区听歌、聊天,也有的在一旁健身房内健身。安歆青年社区由市人才发展集团与安歆集团合作管理,是义乌首个人才公寓综合体,也是国内首个一站式“企业租住生活服务”园区公寓综合体。该项目总投资近1500万元,供应对象为园区企业及园区周边企业员工、应邀来义就业创业的大学毕业生等。
陈晨是义乌科创园一家电商企业的行政人员,去年7月,陈晨被公司安排,从上海调配到义乌工作。陈晨算了一笔账,住人才公寓一个月租金1000元左右,加上水电费,一年只需要支出15000元左右的费用。对于刚毕业不久的陈晨来说,义乌人才公寓的住房条件和价格,减轻了她一大笔开销。
近日,在市政务服务中心市场监管自助服务区,安徽来义创业者王金良在工作人员帮助下,选择个体户变更登记申请,仅花了20分钟就提交了线上申请。“真的是‘义乌速度’。”王金良于15年前开始跑安徽阜阳、亳州与义乌间的物流,对效率分外敏感。
异地就业发展,最关心的莫过于子女的教育问题。而在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这件事儿上,义乌可谓久久为功、诚意满满。2016年以来,义乌持续加大教育领域投入,全市中小学、幼儿园累计投入121亿元,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总和的近五倍,新建校舍超266万平方米,建成投用学校超182所。
城乡融合共同富裕
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末义乌市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即城镇化率)为81.6%,与2022年(80.7%)相比,上升0.9个百分点。
义乌市在全国率先实施城乡一体化行动纲要,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城乡一体化社区布局规划,融合发展之下义乌城乡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东西南北中”城市框架全面打开。
交通拉近城镇距离,1105平方公里的商城大地上,交通路网纵横交错,日新月异,国贸大道、环城路、绕城高速等相继建成,从义亭到大陈,驱车只需20多分钟;城乡收入比缩小,共同富裕基础扎实,并先后斩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无违建县等称号。
20年前曾被称为看不到希望的“水牛角村”,“脏乱差穷”是甩不掉的标签。而如今,得益于“千万工程”,李祖村完美蝶变“绿富美”,成为共同富裕示范村和远近闻名的“国际文化创客村”。“创客”成为李祖村的新标签,在这个常住人口只有700多人的小村庄,青年创客就有200余人,其中一半左右是大学生,80%是村外的“新乡人”。
义乌人口数据增长背后,体现了外来创业者对义乌发展的信心。义乌向全球创业者发出邀请:“欢迎来到义乌,一起做地球人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