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8月12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童晓)绿油油的水稻长势喜人,“呱呱呱”的蛙声此起彼伏,一幅“稻在田中长、蛙在稻间叫”的“稻+蛙”立体生态种养画卷在义乌市义亭镇陇头朱村田间地头展开。义乌市人大代表、健源水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楼国三经过外出考察发现“稻蛙共生”项目大有前景,积极引入家乡——义亭镇,助力百姓增收。
“黑斑蛙的营养价值比较高,深受消费者的欢迎。”楼国三介绍。“稻蛙共生”循环生态种养模式,在捕捉稻田里虫子的同时,其粪便也是天然肥料,种出来的水稻不需施肥、不打农药,能够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
“稻田间养殖的黑斑蛙产量很高,每亩产量约1500公斤,每公斤零售价约40元左右。”楼国三对这批黑斑蛙的上市销售抱有很大期待。他计划明年将稻蛙养殖基地扩大,带动周边村居更多留守老人和妇女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作为义乌市种粮大户,楼国三从小就在田野里滚爬,与土地结下浓厚的情缘。大学毕业后,楼国三毅然决定回到义亭,在希望的田野上大干一场,将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传播推广出去,探索生态农业发展新路径。
2006年,楼国三组建义乌市健源水稻专业合作社,积极将各种大型农业设备、机械设备引入种植过程,通过理论+实操培训,帮助农户掌握先进和实用的农业生产机械化技术,提升他们藏粮于技本领,为粮食生产提供人才和机具保障。
在科学种田的同时,楼国三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相结合,在保留原有的农业生产结构与能力的基础上,发展科普培训、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等新业态,把普通的水稻田建设成为以水稻种植为主题,适合旅游观光和村民散步休闲的“大花园”,带动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
当选人大代表以来,楼国三立足本职岗位和代表岗位,踊跃参与市镇两级人代会献言建策,先后提交了数字农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助力共同富裕、进一步加强农村上地集中整治保障粮食生产稳产保供等建议,推动农业生产根基不断夯实、产业模式不断丰富。在今年7月,楼国三乡村工匠名师工作室被评为第二届浙江省级乡村工匠名师工作室。
“人大代表是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桥梁,一定要敢于担当,把基层的声音带到会上。”楼国三表示,作为农民代表,他将不断为农民群体发声,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技术,力争为农业发展、乡村振兴提出更多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议,培育更多懂技术、接地气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