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都豪苑小区道路因年久失修,多处坑洼破损,既影响出行又不安全,居民改造呼声强烈。锦都社区牵头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最终将小区原本低洼不平的路面铺设成了平整的柏油地面并进行优化处理。
小区消防设施破坏严重、杂物乱堆乱放、电瓶车乱停放……西江社区组织西江雅苑小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召开“三方议事会”,以问题为导向列出清单,做到物业及时服务、业委会积极互动、社区反馈到位。
这是稠江街道坚持“党建红”引领“治理优”,以社区、业委会、物业“三方协同”为抓手破解小区治理难题的一个缩影。
聚合力,小区难事共商共议
稠江街道产业集聚、外来人口多,辖区有旧改小区、老旧小区56个,超32万人居住,形态复杂多样、治理难度大。在之前的小区治理中,面临的问题、难题五花八门,工作的方式方法花样百出,而治理成效也是褒贬不一。
今年1月,由稠江街道起草的《住宅小区三方协同治理规范》义乌地方标准开始施行。该规范共九项60条,包含总体原则、组织架构、协同机制等。“该标准在金华属于首个,重点破题党建引领三方协同共治运行机制,有效构建社区党组织统一领导、小区联络员常驻统筹、多元主体协商共治的小区治理格局。”稠江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也是街道积极推动“后陈经验”向城市社区深化拓展的一个体现。有了标准就等同于有了一份说明书,各住宅小区可以对照起来操作,一目了然、方便执行。
在推行“三方协同”过程中,稠江街道坚持以社区党组织为龙头,探索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共同协商解决小区治理难题的“三方协同”共治新路径。街道积极整合三方力量,由专人专职统抓小区共治,13个社区各明确1名党委委员具体负责,56个小区全覆盖选派小区联络员。
有问题一起谈,小区的事三方协商。为此,街道固定每月15日为“小区议事日”,由社区党组织牵头,“一期一主题”对小区治理重难点问题聚合力,推动三方“想在一起”;建立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三张履职清单,明确民情联系、联席会议、资金监管等30项要求,确保三方“干在一起”。此举打破了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以往各自为战、推诿扯皮的局面,有效激活业委会自我治理能力,提升物业服务水平。以锦都小区为例,作为义乌“三方协同”试点小区,遇到难题时三方商量着行动,随着小区快递收发室建设、单元楼雨棚增设、监控设施更新等工作的有序完成,居民们对社区、物业公司的好评率也不断上升。
激活力,扩大小区“朋友圈”
“三方协同”机制推行顺不顺,关键要看是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重点看有没有解决实际问题。
物业矛盾突出、租户管理难、公共服务缺位,这是目前困扰大多数小区的普遍问题。为提升物业服务质效,各社区引导小区实行“微治理”项目清单制度,物业公司每年确定10个“民生微项目”并逐项落实,进展情况定期公开并邀请居民进行评议,其结果纳入物业公司星级考核。
为激活业委会、业主自主管理意识,对租户超本地居民2倍的小区推行业主“十二分制”管理,从流动人口申报、消防安全等7个方面赋分。比如,杨村社区创新“杨村指数”,随着“好房东”“好租户”评选等举措的出台,小区流动人口自主申报率大幅提高。
针对一些老旧小区无专业物业管理现状,街道和社区采用“街社托管”兜底,区域化推进基础设施维修、保洁服务打包托管。一些老旧小区积极扩大小区“朋友圈”,因地制宜组建了水电安装、管道疏通等“小巷管家”队伍,以“公益+低偿”的形式,补充做好“准物业”服务。凤凰社区成立了四个“邻里帮帮团”,今年已累计为香山、金苑等老旧小区的居民解决水电维修、刷墙补漏等问题1300余件。
在充分挖掘小区资源的基础上,稠江街道还不断激活内生动力,让更多的社会力量、阵地、项目加入到社区的“朋友圈”中来。一方面,推出康养善育、文化共融等公益创投项目30余个,支持121名“社区合伙人”专业化发展,让这些团队成为小区协同善治的重要力量;另一方面,通过政企合作让小区拓展发展空间,将街道双创街等项目交由相关国企运营,牵引协调国企让渡5处共计3200余平方米闲置资产,用于支持小区民生、公益服务活动。
值得一提的是,稠江街道还率先成立了义乌首家街道强社公司。该强社公司有效整合铁东路夜市、江湾菜市场等分散资源,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营收,已创收230多万元。同时还定向反哺“凤凰拾光”共享舞台、“童乐空间”等5个小区项目,真正把强社红利转化为惠民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