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城市和人才的最好关系,就是共同成长,互相成就。义乌,亦如此。
从“跨省摆摊”到“政策筑巢”,年初以来,我市以“双轮驱动”激活人才磁场,让“走出去”的魄力与“引进来”的温度交织成青年发展的“义乌样本”。这座以“小商品”闻名世界的城市,不仅是就业的高地,更是梦想的孵化器。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市新招引大学生1.5万人,居金华首位。
“百校联动”走出去:跨域引才织密就业网
据报道,202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将达1222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我市将大学生就业压力挑战转化为抢占人才高地的机遇,深化政、校、企、中介“四位一体”引才机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招才引智活动,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架桥引路”。
105家义乌企业携带4000余个岗位设摊揽才、18所高校组织各大专业应届毕业生到场求职,3月上旬,“百校联动就在义乌”2025年义乌市全国高校巡回招聘活动首站走进云南昆明。此次云南专场招聘共吸引超1.2万人参与,初步达成就业意向5600余人次。“工作环境很好,待遇也不错,月薪8000元以上。”小语种专业毕业的云南姑娘小谢已在义乌某企业就职。
3月下旬,全国高校巡回招聘活动走进湖北武汉多所高校,吸引超6000人参与,初步达成就业意向2300余人次。活动期间,义乌市人社局还与湖北经济学院等7所高校签署人才合作协议。“义乌创业环境好,我想去看看。”“经济发达,机遇多,希望能在义乌圆梦。”不少应届毕业生表达了来这座城市的决心和信心。
从市人社局了解到,这一“走出去”战略不仅覆盖云南、湖北,后续还将辐射山东、黑龙江等其他省份,通过校企对接、政策宣讲、专场招聘等形式,向更多青年人才展示义乌的创业机遇与包容生态。
“政策+平台”引进来:多维生态构筑圆梦城
对一座城市来说,为青年人才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
博士最高补贴25万元,全日制硕士最高补贴10万元,全日制本科(预备技师班)人才最高补贴4万元……今年3月10日起施行的《义乌市高校毕业生生活补贴实施细则》,一推出便引发广泛关注。
近年来,我市在政策和服务上不断发力,通过数字筑巢,营造留才“新生态”。比如,我市推出覆盖青年人才发展全周期系列新政,迭代升级人才购房、生活补贴等人才政策。同时,在全省率先推出人才全周期服务掌上办平台——“义乌i人才”。该平台有效整合了全市15个部门的54项人才服务事项,人才就业创业基本实现“零跑腿”,人才服务享受率同比提升255%,位居全省数字社会应用访问量前列。
为增强吸引力,我市还推出“青年筑梦礼包”,比如应届高校毕业生在义乌可享七天免费食宿、最高每个月2000元的实习补贴,以及“青年创业扶持计划”等全链条政策。
“在义乌工作不用担心拿不到工资”。义乌在全省率先推出“劳动者工资保障险”改革项目,全力打造“就在义乌薪资无忧”的营商环境和就业生态,助力青年人才留在义乌,成为“新义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