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5月14日讯(记者 陈佳琪 编辑 童晓)在刚刚落幕的第十届“浙江少儿戏曲小金桂荟萃”暨第二十九届“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浙江地区选拔赛比赛中,义乌9岁女孩王楚迪以一段《焚香·打神告庙》的精彩表演征服评委,荣获“小金桂”称号,也成为近三年来义乌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少儿戏曲票友。水袖翻飞间,这个稚气未脱的小花旦用超越年龄的舞台表现力,诠释着对越剧艺术的赤诚热爱。
王楚迪与越剧的缘分,始于幼时的耳濡目染。“我是义乌大陈人,我们那边经常会有越剧演出和免费越剧课,每次她都很感兴趣,听得津津有味。”王楚迪的外婆陈兰英是资深戏迷。自6周岁起,王楚迪便跟着外婆穿梭于各类越剧表演现场,戏台之上演员们灵动的水袖、婉转的唱腔,在她心中种下了热爱的种子。“妈妈,我想学戏曲!”稚嫩却坚定的话语,开启了王楚迪的越剧逐梦之旅。
王楚迪天资聪慧,对越剧有着独特的领悟力,同时又勤奋好学,刻苦练功。不仅如此,她对自己要求极高,哪怕是一个水袖没打好,都会懊恼不已,然后不断重复练习,直至达到心中的标准。在学习越剧的三年时间里,她先后得到了义乌市越剧联谊会老师们的启蒙传授及嵊州越剧老师王锦锦、王桂萍的倾心指导,如今已能熟练演出《红楼梦·葬花》《追鱼·鲤鱼出水》《西厢记·琴心》等10余个越剧经典折子戏片段。
回忆起第一次登台比赛,王楚迪记忆犹新:“练了半个月就上场,紧张得睡不着,差点想退赛。”但当站上舞台的那一刻,她迅速调整状态,发挥远超平常。尽管因为动作不够标准、声音处理欠佳,最终获得“小银花”奖,但对当时年幼且缺乏专业指导的她来说,已是莫大的鼓励。
“每个派种的声线都不一样,像王派唱腔要刚柔并济,头腔多一点;吕派音比较高,假音多,要鼻腔共鸣……”说起越剧流派,王楚迪如数家珍。谈及未来,她眼神坚定,立志长大后成为一名专业的戏曲演员。“我想要一直学,将来像陈丽君老师那样,让更多人爱上越剧。”
据了解,为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发展越剧艺术,义乌市越剧联谊会自2016年起开展“越剧进校园、少儿越剧公益课堂”活动。越剧老师根据孩子的身材、五官、嗓音特色,划分流派行当因材施教,从唱念做打、四功五法等戏曲基本功开始教学,传授孩子们越剧经典名家名段的唱腔和表演,培养了一批小戏骨、小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