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8月28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童荟颖)“Empty all the water from the basins and jars to prevent the breeding of mosquitoes……(翻盆倒罐,防止蚊虫孳生)”8月28日,在义乌经商10余年的乌干达商人萨米在浙大四院外籍医生阿玛尔的指导下,录制了一段30秒左右的防控蚊媒传染病宣传视频。作为义乌首支外籍防疫志愿服务队的一员,萨米还主动将视频文案翻译成法语,并将视频通过义乌非洲商会、个人社媒等渠道广泛传播。
作为世界小商品之都,每天有超3万外籍人士在义乌经商、生活,尤其与广东等地经贸往来密切、文化交流频繁,每天超2000人次通过飞机、高铁等交通方式由粤抵义,极大增加了蚊媒传染病输入我省的风险。
为更好破解语言壁垒、文化隔阂和政策差异,为在义外籍人士提供及时、准确、高效的公共卫生服务,加快补齐涉外流调短板、筑牢疫情防控屏障,一支涵盖8个主要语种的外籍防疫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
据介绍,该队伍共有6名外籍志愿者,分别来自乌干达、韩国、毛利坦尼亚、西班牙等国家,他们都是在义乌经商超过10年的“老义乌人”,平时也十分热衷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吸纳外籍人士开展防疫工作,不仅能让涉外防疫政策精准无误地送达,更能高效开展相关传染病的溯源工作,确保及时阻断传播。”义乌市疾控中心主任蒋君表示,义乌还邀请了西湖友谊奖获得者、浙江大学医学博士阿玛尔担任外籍防疫志愿服务队的导师,以进一步提升政策信息传播的准确性与及时性。
据悉,义乌外籍防疫志愿服务队的建立,将通过高效的涉外防控,减少疫情对市场经营、物流运输的影响,助力义乌加快建成我国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先行区,同时展现义乌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增强外籍人士在义乌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为我省构建“多元共治”的国际化公共卫生安全体系提供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