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从市建设局获悉,《义乌市住宅物业服务星级标准指引》(以下简称《星级服务标准》)已向社会征求意见,旨在破解困扰居民的“质价不符”难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市住宅小区数量迅速增长,物业服务需求持续上升。然而,伴随物业费普遍上调的是居民满意度的不升反降。据市建设局统计,在历年接到的各类物业相关投诉中,反映“服务质量与收费标准不匹配”的占比超过50%,成为群众最关切、矛盾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面对行业发展的瓶颈与公众日益增长的服务期待,重塑科学合理、公开透明的物业服务标准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为破解困局,今年年初,市建设局启动专项调研行动,深入全市多个典型住宅小区实地走访,广泛听取业主代表、业委会成员及物业服务企业的意见建议。同时,组织专班赴杭州、苏州等物业管理成熟度高、居民满意度领先的地区考察学习,汲取先进管理经验。
经过多轮论证和反复打磨,《星级服务标准(征求意见稿)》应运而生。该标准在管理人员配置、上岗人员技能、物业投诉响应、装修安全管理、保安保洁年龄配置、业主识别率等多方面加强了要求。同时,划定各项服务收费“上限”,根据综合服务、物业共用部位和共用设备维护、公共秩序维护、保洁服务和绿化服务5项内容,对物业小区进行五类服务星级评定。根据物业管理项目总建筑面积分为4个收费档次,各档收费设置收费指引,即“上限”。
此外,物业服务企业允许向居民提供非营利性的如上门收垃圾、上门维修、家电清洗等特约服务,除五星级高标准住宅外,其余收费总价不超过物业费组价后总价的20%。未来,我市的物业服务费将由星级服务、特约服务、预缴公共能耗三项费用组成。
政策出台只是起点,落地执行才是关键。对于部分企业提出的“若现有服务达不到对应星级怎么办?”等问题,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回应,对于未能达到申报星级标准的企业,主管部门将结合日常巡查、业主满意度测评、第三方评估等数据,出具整改意见书,限期提升。企业需主动对接居民需求,拓展便民服务场景,增强居民获得感与幸福感。同时,对未达标且整改不力的企业,将在物业企业信用评价中被扣分,严重者将面临退出市场风险。“我们要建立一个优胜劣汰的健康生态,才能真正实现‘优质优价’的正向循环。”市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