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峰驾驶正面吊落箱
对正面吊进行全面机检
驾驶正面吊前往堆场
“两个集装箱需要落箱,请立即前往堆场。”“收到,马上前往。”义乌市陆港铁路口岸发展有限公司调度中心主管兼正面吊司机朱林峰收到工作指令,立马换装前往堆场执行任务。
这些天,义乌虽然局部下了几场雨,但天气依旧炎热。昨日上午11时,在义乌铁路口岸集装箱堆场,地表温度超过了40摄氏度。记者跟随朱林峰进入集装箱堆场,一台自重70吨的集装箱正面吊格外引人注目。这个通体红色的“大家伙”就是吊装“义新欧”中欧班列集装箱的主力设备,操作它的司机正是朱林峰。
每次上机前,朱林峰总要对设备进行细致的检查,敲一敲,摸一摸,看一看,确保机器设备运行安全。由于在烈日下暴晒,正面吊的外表和驾驶舱成了“吸热利器”,虽然舱门开着通风,但里面的温度依然很高,方向盘更是烫手。记者摸了摸方向盘,手立刻被烫得本能缩回。
“上机前,我都会准备一块湿毛巾,给方向盘、座椅降降温,这样便于后面操作。”朱林峰边说边启动正面吊机,前往指定的堆场,两台集卡车已在此等候。“滴!”一声汽笛声响,集卡车司机心领神会,缓缓地把集装箱停在正面吊下方。“滴滴滴!!”车辆警示声长响起,警示人员勿靠近。此时,朱林峰把正面吊“抓手”升高,随后精准放下,正好对准集装箱上方的4个锁眼,眼力好的人都未必能看清,而他操作起来一抓一个准,“一抓一放”之间显示出了扎实的技术功底。
“确实很像‘抓娃娃’。不过,我们对精准度的要求高得多。”朱林峰告诉记者,为方便观察四周情况,正面吊左右前后全部是透明的玻璃窗,一到三伏天,即使车里有空调,也经不起太阳炙烤,常常干得汗流浃背。
“现在每天平均作业5至6小时,吊装40个到50个集装箱,多的时候要吊装100个左右。”朱林峰说,这些集装箱多数发往西班牙、德国、俄罗斯等地。车子加封进场后,他们先把集装箱落地,然后等待海关的发运信息,接着再把集装箱吊装至集卡车,运到龙门吊下面,装到“义新欧”中欧班列的车板上,发往国外。
汽笛长鸣,一列列往返于欧亚大陆的“义新欧”中欧班列,正是义乌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的鲜活例证。朱林峰自豪地说,如今,义乌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很多企业都已把“义新欧”中欧班列作为小商品通达欧亚的物流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