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精神磁场” 义乌中小学德育工作获点赞

发布时间: 2016-03-31 09:54:31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记者 金晓英 通讯员 陈桦涧

  这些天,义乌不少中小学校都在举办丰富多彩的清明节活动。有的学校组织学生放风筝,有的教学生做义乌特色的美食清明馃,有的组织学生做各式花灯……这是义乌中小学打造传统节日课程的做法。

  本周二召开的全省中小学德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点赞了义乌中小学弘扬传统节日和德育课程化等德育工作。

  在这次电视电话会议上,义乌市教育局作为全省唯一基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代表,作了育人工作经验典型发言。

  近年来,义乌市全面落实省委书记夏宝龙在全省中小学育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积极以传统文化育德,以美丽工程润心,以民族艺术铸魂,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精神磁场”。

  义乌市教育局局长王建新说,义乌把传统文化进校园列为学校文化建设“一号工程”,推进传统文化进课堂、进课程、进校园;引导学生亲近国学,广泛开展“经史子集”传统文化教育;各校组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开展“六艺”、“弟子规”、琴棋书画等教育活动;每年举行义乌市经典诵读比赛、讲故事比赛,让中小学学生在亲近国学中积淀文化涵养。

  义乌积极探寻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思想发展的最佳契合点,以传统节日文化浸润学生的精神世界,向学校制作下发了40个传统节日、纪念日清单,梳理出24个节气和传统重要节日、纪念日,挖掘和阐发节日文化内涵,开展大禹、孔孟、屈原等历史文化名人精神教育,让传统文化内涵、节义情操品格一脉传承,润物无声夯实学生文化底蕴。过一个别样、地道的传统节日成了校长最上心的事、孩子最开心的事、家长最热心参与的事。

  同时,鼓励学校自编德育校本课程,让学生在经久绵延的课程教学中体悟传统文化精髓。积极开发研究性学习课程,搭建学生展示个性的舞台。开发传统文化拓展性实践课程,赋予传统文化崭新面貌。

  此外,大力开展“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特色文化建设,引进婺剧、道情、陶艺、根雕、剪纸、百子灯等具有浓郁地域特色的“非遗”文化项目,让学校留下传统文化永恒印记。目前,义乌有7所全国“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项目试点学校,1所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3所金华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学校。各校依托社团、选修课等载体,推动学校“非遗”项目课程化、系统化、特色化,实现传统文化与育人的有机融合。今年,又有10所学校被命名为“义乌市级非遗传承基地”。

  推进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合力。义乌中小学充分发挥各校家长委员会的功能,鼓励引导各方力量参与文化传承。引进社会文化团体进校园,系牢文化传承纽带。邀请曲艺团、文化馆等艺术团体以道情、花鼓、相声等传统艺术形式,进校演绎特色项目,宣传义乌精神。目前义乌110所学校均开设公众微信号,以“每节一送”、“每周一典故、每周一诗词”的形式普及传统文化知识。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网络安全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义乌广阔传媒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