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江桥桥下空间。
城西河公园。
篁园桥桥下空间。
桥下空间的儿童游乐设施。
在义乌,桥梁贯穿全城,不仅承载着交通的重任,更是城市风景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将视线下移,桥下空间,曾是被“遗忘的角落”。
近年来,随着城市管理迈向精细化,一度灰暗的桥下空间正悄然开启它的“一键美颜”之旅。有人挥汗如雨,尽情挥洒运动的激情与快乐;有人悠然自得,享受着游玩休憩的宁静与惬意……这些被精心打造的空间,不仅满足了市民们多样化的需求,更为城市增添一抹独特的风景线。近日,记者走访市内多处桥下空间改造优秀案例所在地,感受“变废为宝”的桥下空间为市民带来的便利。
激活力添民乐
4月10日上午9点,阳光和煦,沿着绣湖西路漫步至国贸大道桥下,便能瞥见一个别具匠心的桥下空间。市民们在此或闲坐聊天,或运动健身,或吹奏音乐,惬意地享受着城市里的亲水之乐。
这里是国贸大道和金义东轨道交通城西河段经过改造后的新面貌——一个融合了运动、休闲、科普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公共活动空间。一眼望去,宽阔的水泥场地上,乒乓球桌、百姓健身房、儿童游乐场、公共厕所、环形跑道、足球场、篮球场等应有尽有,满足了不同年龄层市民的多样化需求。
家住建设三村的李红,是这里的常客。她带着3岁大的孙子,几乎每天都会来这里坐一坐。“这么多年来,我亲眼见证了国贸大道从无到有的历程,它给老百姓带来了交通便利。如今我退休了,没想到家附近的桥下空间也被巧妙利用起来,成为我和朋友们打乒乓球、带孙子玩耍的好地方。”李红分享道,“每天早饭过后,我就会带着孙子来这里玩。小孩可以尽情玩耍健身设施,我可以和邻居们聊聊天,这种感觉真是太好了!”
据市建设局园林绿化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这块区域人口密集,休闲活动需求持续增长,而公共活动空间的不足问题也日益凸显。为此,他们精心设计,一方面增加游乐设施,用于居民健身;另一方面,通过绿化美化、设置艺术小品、绘制文化墙绘等一系列景观提升措施,促使面貌提升。
塑城景悦民目
4月10日晚,随着微风轻拂,义乌江畔的江滨绿廊乌越桂子园段沉浸在一片动感而和谐的音乐旋律之中。这里不仅是上了年纪的市民尽情舞蹈的乐园,也是年轻人悠闲散步的好去处。音乐、花香与夜景交织在一起,共同绘就了一幅生动而美好的城市画卷。
跟随沿着江边跑步的市民,记者发现,篁园桥、中江桥、南门桥下的空间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本灰暗无光的区域,经过精心设计与艺术化改造,如今焕发出新的活力。
在篁园桥下,一面以弧形结构为载体的背景墙格外引人注目。墙面上,明艳的花卉与灵动的蝴蝶相映成趣,与地面的冷蓝色路面形成了鲜明的色彩对比,展现出独特的撞色美学。此外,墙面还巧妙地融入了二十四节气元素,与四季花卉相结合,让市民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
南门桥和中江桥下面空间的改造,则更加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增加大幅的桥下空间墙绘,结合灯光系统和景墙座凳,瞬间变得赏心悦目。在适当的位置,还巧妙地融入了历代有关义乌江的诗词,为游步道增添文化元素。
“跑步的时候看到这些,心情更舒畅了。”正在江边跑步的市民王晓佳说。的确,这些艺术化改造,不仅美化了城市空间,更为市民们提供了遮阳避雨、通风良好的休闲场所,让大家切实感受到城市的变化与美好。
便出行解民忧
4月10日傍晚,夕阳余晖洒落,国贸大道新科路路段呈现出一派忙碌景象。在停车场标志的指引下,一辆辆小轿车轻松驶入桥下停车场,找到自己的“栖息之地”。桥上,车辆川流不息;桥下,市民们悠闲地停车等待充电,享受着这份便捷与宁静。
这座桥下停车场通过科学的布局设计,设置了两个进出口,车辆进出流畅无阻。场内宽敞整洁,配备了100个车位和20套充电桩,满足了市民的停车和充电需求。市民徐小对此赞赏:“自从桥下有了停车场后,闲置空间得到了有效利用,停车方便多了。而且,在停车的同时还能给汽车充电,真是一举两得!”
据悉,针对周边小区停车位不足的问题,城投集团利用国贸大道新科路路口的有限桥下空间,建设了这座停车场。这一举措不仅有效缓解了周边停车难问题,还有效提升了空间利用率。停车场工作人员说:“夏天车子停在桥下,晒不到太阳,很多车主乐意把车停进来。”
类似这样的桥下空间利用并非个例。位于国贸大道城北路路段、丹溪路路段的停车场,也是利用桥下闲置空地设置的。自开放以来,这两处停车场分别以137个车位、32个充电桩和78个车位、34个充电桩的规模,为周边居民带来停车便利。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市开发的桥下空间呈现出多样化的利用方式。除了步行廊道、体育锻炼场地、社区休闲公园、小微停车场等公共空间外,还有部分被用作市民纳凉、设备安装、基层单位设施用房等。今年,在确保桥梁设施安全的前提下,市建设局还将继续因地制宜打造桥下空间,计划启用7处新的桥下空间利用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