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新闻在线网6月27日消息(记者 石松)浙江省义乌市是世界知名的小商品城,有3000多名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在这里经商,务工。当地社工团体通过免费汉语培训的方式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义乌。
双语课
每周一、周四晚上7点开始,在义乌打馕的喀什人依明江·吾不力卡斯木都会准时来到义乌市鸡鸣山社区培训室,认认真真学习两个小时汉语。
他说,虽然自己只是在义乌卖馕,但学好汉语对自己的生意很重要:“学习汉语卖馕方便一点,介绍起来也方便说汉语,如果不会汉语,别人来问馕怎么样?我也说不出来。
依明江·吾不力卡斯木在学写汉字
汉语培训班的设立,源于2015年义乌市民宗委启动的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情况摸底工作, 当地小有名气的同悦社工服务中心通过调查发现,在义乌的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最大的需求就是接受正规汉语培训,解决生活不便
社工冉晓丽说:“可能我们在这的年轻人简单的口语都没有问题,可是书写啊,文字方面问题很大,比方说签个合同,房租,租房合同,还有一些贸易上的往来,不认识汉字。我也遇到很多的朋友在这方面吃了很多的亏。”
闫晓丽在课堂教学
为此,义乌市决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面向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提供免费汉语培训服务,还聘请精通维汉双语的冉晓丽等老师从事汉语教学。
义乌市同悦社工服务中心理事长董海宁告诉记者:“宣传招募大家来学习汉语,民宗局买好教材,我们负责招聘老师,我们一起把这个好事做起来。”
汉语教室
义乌市鸡鸣山社区还主动提出给这个培训班免费提供教室,今年3月,义乌市第一个针对新疆籍少数民族免费汉语的培训正式开办。
义乌市鸡鸣山社区党支部书记罗荣献说:“我们想通过培训第一批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汉语,来达到义乌人和少数民族和谐共荣。”。
学生在练习书写汉字
如今,每次上课都有30多名新疆籍少数民族群众慕名前来,培训班里年龄最小的为16岁。
40岁的吐尔荪江·依明是培训班里年龄最大的学员,他没想到,远离故乡还能有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教室有空调,房子里面不热,还有书呀什么的免费给,老师也免费不要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