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亭镇缸窑村全力弘扬传统文化,铸造文化精品,大力推进精品村建设,如今已成为游客休闲旅游的理想去处。谈起缸窑村的建设,村党支部书记陈跃俊如数家珍:“东金古道、陈记酒坊、龙眼古井、龙窑……”
美化环境促和谐
到过缸窑的人都知道,这里的垃圾桶、路灯、路牌,都用陶土烧成,古朴、有趣。要说这一些创意,都离不开陈跃俊。
陈跃俊自从当上村干部后,对缸窑村的大小事务有着自己的规划,十分重视缸窑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修缮古窑过程中,他发现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在村民们眼里习以为常的陶器,将来必定成为缸窑村的一笔财富。2009年,为了灭蚊,陈跃俊说服村民放弃毁掉陶器的做法,改为把陶制容器倒过来放,既解决了积水问题,又保住了陶器。这些陶器如今成了缸窑村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也是缸窑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
在缸窑村里走街串巷,不时看见“共产党员户”、“垃圾分类承诺书”、“家风家训”等内容悬挂在村民家的门前,这是为创建“农村环境卫生十佳村”想出的一招“妙棋”。陈跃俊认为,党员主动亮身份,能自我加压,为村民树立学习的榜样。村里每个月都会组织两次党员义务劳动,每一名党员都要拿起扫帚清扫房前屋后、卫生死角的垃圾。在义务劳动过程中,党员们还担当劝导员,提醒村民共同加入卫生保洁的队伍。“以前村里垃圾遍地,如今村民的环保意识跟上了,人人都是保洁参与者,村庄环境自然就大变样了,大家生活在干净的环境里很舒服。”村民陈益君对此赞不绝口。自喻为“移动摄像头”的冯玉琦是村里的卫生监督员,他每天要沿着村道巡查两三次,每次一个多小时。他说:“主要看看路上有没有垃圾,对一些不文明现象进行劝导、制止。现在一圈走下来很少有发现问题的,大家环境保护意识强了,不再乱丢垃圾,村庄也变得越来越美丽。”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
“农村富不富,关键在支部。”每处理村务政务时,陈跃俊总是要求党员主动带头。久而久之,“党员,一个不能落后”成了他的口头禅。
在推进现代农业观光园项目过程中,缸窑村也遇到了不少的难题。2015年,缸窑村制定了村庄旅游业发展的三年规划,其中农业观光园项目涉及到农民土地流转问题。这些土地大多是农民的菜地,对于一些年纪较大的村民来说,村里要拿去流转,很多人想不通。对此,陈跃俊挨家挨户上门跟他们算经济账:“你一年到头辛辛苦苦种菜,遇到年成好的话能赚点钱,万一碰到干旱洪涝的年份有可能颗粒无收;如果进行土地流转,那就能旱涝保收。况且,观光旅游业发展好了,大家都能受益。”过了几天后,这些老人一个个在合同上签了字。
“党员不光要带头,而且还要做好联系户的思想工作,让他们积极配合村里的各项工作。”这就是陈跃俊的“1+1>2”工作法。于是,党员身影始终贯穿每个活动当中,经过群众的共同努力,一切困难皆迎刃而解。比如在殡葬改革、村庄搬迁等工作中,特别是要移走500穴坟墓,每一步工作做得十分顺畅,党群、干群之间的关系融洽成为关键。
“如今,村里的陶艺体验打出了名气,连新加坡、荷兰的学校都来开展亲子游。”陈跃俊说,现在每个周末村里都有2000人次以上的游客量,村民通过农家乐、民宿等产业尝到了甜头。村民们都说:“党员带了头,群众有劲头。”眼下,缸窑村正发挥古窑、古民居较多的优势,并结合本村特有的酒、婺剧以及儿童体验教学等为核心的文化元素,形成自己的特色,将缸窑打造成“留得住乡愁”的魅力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