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我市目前共有瓶装燃气经营企业5家,液化石油气储配站5座(其中1座建成未投用),遍布城乡的瓶装液化气供应站点有99家,年供应液化气2万余吨。据市场监管部门数据,我市有登记在册的液化气钢瓶27万余只。
为了加强瓶装燃气的安全管理,市城管委按照上级部门要求严格落实瓶装液化气销售管控措施,全面实施了瓶装液化气销售实名登记制度,确保城市燃气安全平稳供应。
销售“实名登记”,给用户加道安全防护墙
昨日,记者在位于曲苑小区内的义乌市煤气有限公司词林门市部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对一名上门来灌气的顾客进行登记,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用气地址、联系方式、钢瓶型号及编号等信息一一记录在案。
“看似多了一道流程,其实给用户的安全加了一道防护墙。假如出现安全或质量问题,我们可以根据登记的信息查找到燃气经营企业、供应网点以及配送服务人员,哪一道程序出了问题,都一目了然。”市燃气管理处主任何志亮说。
除了消费者须“实名登记”,市城管委还要求各燃气经营企业、供应网点进一步加强对配送服务人员的管理,配送服务人员在送气上门时必须做到统一着装、配证上岗,接受广大用户的监督。同时,市城管委还对配送服务人员加大了安全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配送服务人员的从业技能和服务水平。
建立二维码,为瓶装燃气贴上“身份证”
“瓶装燃气管理中将会引入二维码技术,将二维码作为钢瓶的身份标识,建立气瓶安全可追溯体系,强化气瓶安全监管。”何志亮说,在登记时,只需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登录系统,进行实时查询和追溯,做到“户户实名登记,钢瓶去向精准”。
当一瓶燃气被充装后,工作人员在视频监控下实时上传充装量信息;当这瓶燃气到达检验处,检验员检查合格后实时更新气瓶检验信息;当这瓶燃气到达供应站点,配送人员、配送车辆信息将会更新至数据库;当这瓶燃气到达消费者家中,用户可以到微信公众号或手机APP上查询燃气身份、登记用户信息、绑定保险。从充装之日起3个月内,万一发生事故,用户最高可获得30万元赔偿。
何志亮说:“别看一个小小的二维码,通过它可形成信息可追溯的闭环,为气瓶充装、检验、销售(配送)、用户使用等环节提供了安全保障。”
实施动态管理,布下瓶装燃气安全网
上周,执法人员在江东街道江干村一幢老居民楼内查处了181瓶“黑燃气”,及时销毁了这些不定时炸弹。这些燃气瓶大多已经锈迹斑斑,不少早已过了报废年限,再加上非法经营者为了牟取暴利加入了不明化学添加剂,使得液化气钢瓶存在阀门漏气和焊接气瓶严重腐蚀的隐患。非法窝点附近一位刚入住不久的居民得知消息后,心有余悸地说:“这是拿生命在开玩笑。”
据悉,自实施瓶装燃气销售管控专项行动以来,市城管委组织不定期检查21次,多部门联合检查4次,检查瓶装燃气经营单位391家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72份,停气整顿供应站11家、取缔1家。
何志亮表示,在日常监督管理中,管理人员对全市5家燃气经营企业、99家经营网点以及相关从业人员实施动态管理,不定期进行明查与暗访。检查内容包括从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站点内设施是否及时维护更新、安全管理制度是否执行到位、应急处置机制是否建立等。
目前,市城管委正在加快推进管道天然气入户建设,争取用更安全的能源输送与使用方式全面提高市民的生活质量。同时,将对城区瓶装液化气站点布局进行优化,进一步加强从业人员的队伍管理,做好燃气安全使用常识的宣传与普及,让广大市民用上“安全气”、“放心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