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中国义乌网8月15日讯(记者 楼雅琪)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人有一方人的习俗。义乌的婚嫁习俗怎么样?义乌人的婚嫁习俗又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婚嫁印象:另一半要义乌人
“不行,要义乌人。”一年前,义乌廿三里的陈先生带着自己的河南女友回到家里,跟父母谈论结婚事宜,哪想到被父母泼了一盆冷水。
在此之前,陈先生的母亲怎么也没有想到儿子会带一位河南的女友回来。“我的儿子个子有1米7几,自己家里办个小厂,有房有车,怎么会娶外地人。”陈先生的母亲直到后来也没有想通这个事情。
在义乌,这种情况出现并不少见。子女由于教育等因素,并不会存在地域之见,而在父辈传统观念内,则会要求自己的子女在选择另一半时首要条件是义乌人。
陈先生和女友是通过微信摇一摇认识的,在此之前他母亲还在为他张罗着相亲。相亲对象都是义乌本地女孩子,其中也不乏各方面条件都很好的。“但是感情这个东西怎么说得清楚,这么多相亲对象里愣是没有一个看对眼的。”
“我妈在很早之前就给我打过预防针,说选择外地的她们是不会同意。甚至他们夸张地说我一点嫁妆都不会给你。”义乌的楼女士说道,她也跟父母讨论过这个问题,一方面父母认为同在义乌比较近,生活习惯会比较相似,可以就近照顾。在现代,子女需要父母帮忙带小孩,同时父母也有顾虑,如果年纪大了,病倒了,他们希望子女可以前来照顾。另一方面,父辈们认为应该寻求落叶归根的“根”,他们始终认为义乌是一个风水宝地。在同级别的城市中,义乌人的家庭条件会比其他城市高一点,至少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不需要忧愁。
“家庭条件差,未来你们就根本不会想到去浪漫,生活会很苦的。”这是许多义乌父母终其半生得出的宝贵经验。
90年代出生的人还能比较直观地感受到这种现象,当然这种观念在随着时代变化在慢慢淡化。家住北苑的龚女士表示她表哥的另一半就是湖州的。“表哥和表嫂是大学时认识的,刚开始也遭到家里的强烈反对,但在不停的思想工作下,最终父母妥协了。”大学生比例的增加,使原有的传统思想在不断受到冲击。
婚嫁印象:女方要添嫁妆
“我是2015年结婚的,义乌嫁娶主要有3个步骤:纳采、订婚、结婚。”住南门街的刘女士说。纳采主要是男女双方去采购订婚、结婚时需要用到的礼服、婚戒等,商议订婚、结婚的日子。在义乌订婚当天,男方带着十来个亲戚,挑着担子前来下聘礼。女方在原有的担子里将女式的衣服、金器拿出,放置一套男式的结婚时用的西装和平日里的一套休闲装。担子里帽子、领带、鞋袜、包缺一不可。而且必须是成双放置。订婚宴主要是由女方出钱。
“义乌有一个习俗,男方挑来的礼金女方一般是不收的,即使收一小部分,也会在此基础上往上添还回去。比如你收10万,一般你都要再添个5万或者10万回去。添多少主要看自己的家庭条件。家庭条件差的添的少一点,好的添的多一点。至多至少都会添一点。”
越越是福建人,她表示在福建,女方收取定礼是理所应当的,当她知道这个习俗时大吃一惊。
结婚时,婚宴由男方付费宴请。刘女士以自己为例,算了一笔账,她结婚时购买了四套礼服,中式、西式婚礼、拍外景的白婚纱和晚上敬酒的礼服。“我们酒席是在颐和大酒店摆的,将近4800一桌,当时我们摆了45桌。”除了酒席还有跟拍的化妆师,订婚戒和婚戒、回礼以及零零散散的加起来,一整套花销在30万左右。除此之外,父母还要给女儿添嫁妆。常见的嫁妆就是彩电等几大件,如果条件好点的会有二三十万甚至两三百万的现金。嫁一辆车,有的还会嫁一个店铺。
婚后,男方带着女方要一家家走亲戚,女方需要给男方比她丈夫辈分大的长辈各备一双鞋子。
新思想冲击
结婚旅行成“新宠”
传统的婚礼仍然在义乌占主流思想,新兴思潮也在不断涌入。国卫宣传发〔2016〕42号《关于“十三五”期间深入推进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的意见》,卫计委等11个部门倡导婚事简办,反对包办婚姻、违法早婚、大操大办和借婚姻索取财物。
简约的婚礼,旅行婚礼等也成为现在小年轻的选择之一。
“义乌的婚礼习俗太多,我个人喜欢旅游,因此我比较期待旅行婚礼。旅行婚礼前可以弄一个party,邀请亲朋好友来聚聚。最重要的是欢乐。”平面设计师凯莉说道,她已经跟爸妈商量过了,得到了父母的一致支持。凯莉表示,时代在慢慢进步,新思想接触多了之后,父母的思想也越来越开放,她边上还有一个好朋友想做“丁克族”,也得到了父母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