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8月26日讯(记者 沈颖洁)“六月六,枣尝生熟;七月半,枣当饭。”这是流传义乌民间的一句俗语。如今已经到了农历七月下旬,义乌的大枣也早已挂满枝头,枣农们陆续开始采摘。
在义乌赤岸镇600亩的枣园基地内,宛若玛瑙般的大枣挂满枝头,微风佛面,枣香阵阵。该枣园基地的负责人杜成兴是种枣大户,在大陈镇和赤岸镇共种植了2000余亩义乌南枣,经过科学种植,结合枣树周年管理、整形修剪、保花保果、病虫害防治等实用技术,今年枣树增产达到20-30%,枣产量预计可达30万斤以上。
林业局退休干部张希盛介绍说,义乌大枣种植历史已有1000多年,最多时达8000余亩。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农业学大寨、改地造田,大量枣树被毁,青枣产量大降,加上枣农转为经商、工作,蜜枣加工产业逐渐衰弱。
“用义乌大枣所加工而成的南枣和蜜枣分别被人称为‘京果’和‘义乌三宝’之一,大枣种植的凋零实在令人惋惜。”张希盛说,“好在近年来广大枣农积极投入,义乌枣树种植面积已经恢复到了4000余亩。”
“现在义乌加工的蜜枣有很大一部分所使用的都是外地枣,只有用真正的义乌大枣加工的才可以称为正宗的义乌蜜枣。”枣园负责人杜成兴说,“随着义乌大枣产量的增加,相信市面上正宗的义乌蜜枣会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