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深化“兴商建市”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市场创新发展,努力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近日,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市场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11个方面的重点举措。
(一)固本强基,打造五星级旗舰市场
1.优化市场经营主体结构。加快引进优质市场资源,稳步推进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改革和市场行业布局调整,扩容新兴行业,整合相近行业和萎缩行业。着力推进市场经营主体升级,更多集聚懂电商、会创新的新一代市场经营户,探索市场经营户评价评级体系,开展十大行业“百强商户”评定。
2.加强市场招商。招引行业领军企业、行业“隐形冠军”和知名品牌企业,引进国际国内和大区域总代理商。加强与行业协会、商会等机构合作,积极引进国资大型企业和大机构在义乌建立商品采购基地、采购信息中心。“腾笼换鸟”激活生产资料市场,布局健康医疗、教育装备等行业,打造国际健康产业城。多措并举做强篁园市场、国际家居城等专业市场。
3.提升市场商品质量。探索小商品城质量标准体系,建立内外贸接轨的“义乌标准”,鼓励企业、行业协会制定高于国家标准或出口标准的行业标准,支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专利技术向标准转化。建立市场采购商品质量安全综合管理机制,争创玩具等优势行业国家级、省级质量安全示范区。鼓励市场自有品牌企业获得国际知名质量认证,积极申报强制性产品认证、有机产品认证和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年内争取设立方圆认证义乌中心。
4.鼓励打造自有品牌。支持加大品牌建设投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不断丰富产品品种,建立品牌管理体系,提高品牌培育能力。探索“中国小商品城”驰名商标授权机制,将“中国小商品城”商标授权与市场商品设计、制造、包装联动起来,推动义乌制造向中高端提升,努力建设中高品质小商品制造商的集聚地。
5.优化市场功能服务。国际商贸城五区市场率先启动五星级旗舰市场样板区建设。招引全国一流的商场管理和服务人才,制定五星级旗舰市场服务和管理标准体系。鼓励商位个性化装修,融入跨界思维,丰富业态配比,增加配套设施,推进导示系统、休闲购物、卫生安全等市场硬件设施的现代化提升改造。
(二)布局全球,推进品牌连锁经营
1.整合国内批发市场资源。进一步巩固义乌市场地位,制定“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品牌管理规范,以标准输出、模式输出、服务输出等方式加快整合布局国内市场销售渠道,构建万亿级“义乌系”市场。加强与国内批发市场在运营、物流、标准、质量、诚信体系等方面合作,组建国内批发市场联盟。鼓励发展义乌小商品连锁配送,对一定规模的连锁企业给予税收、仓储用地等优惠政策。
2.加快布局全球分销节点。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抓住全球集贸市场“大洗牌、大整合”的趋势,推进与贸易类跨国公司强强联合,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战略合作,加快布局小商品公共海外仓、境外物流分拨中心和海外分市场等境外分销节点,努力建设全球小商品贸易的集散地。
(三)厚植优势,进口出口互促共荣
1.大力发展进口转口贸易。培育做大进口市场,发挥中欧班列优势,开辟进口商品分销渠道,打造“中国进口商品城”,成为国外中小企业优质商品进入国内市场的桥头堡。培育一批立足义乌、辐射全国、面向全球的大中型进口企业,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引进国外品牌,加快培育进口贸易主体,鼓励掌握境外货源的进口主体及高级代理商入驻义乌。拓展保税物流中心(B型)功能,探索发展转口贸易,为“买全球、卖全球”创造条件。
2.促进外贸出口持续平稳增长。进一步完善与市场采购贸易相适应的监管措施和办法,推动市场采购联网信息平台与监管部门系统对接、数据互换、信息共享。开展浙江省外贸出口转型升级示范市建设,加大对重点外贸出口行业和大型外贸企业的支持服务力度,推动产品、技术、品牌管理创新和销售网络升级;积极培育省级外贸公共服务平台,为市场商户提供研发设计、标准制定和输出、人才培训、品牌建设、联合应诉等综合服务,提升国际竞争力。
3.发展贸易供应链服务。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推动商城集团向供应链运营商转型,大力发展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培育和引进为中小微进口企业提供进口清关、保险、外汇、仓储、融资等“一条龙”服务的进口贸易供应链服务企业,力争市场采购贸易的供应链服务比重明显提升、服务企业能力明显提升。
4.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探索建立一体化通关模式,优化审批流程和通关流程,提高通关效率。探索“即报即放、事后抽查”的监管模式,实行风险管理和分类管理。完善海关、检验检疫等监管部门和地方主管部门信息共享共用机制,深化通关诚信体系建设。主动参与“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建立健全与宁波-舟山港口的大通关体系,探索建设小商品自由贸易港区,打造“义甬舟”开放大通道战略枢纽,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新起点。
(四)勇立潮头,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1.加快建设智慧市场。完善市场互联网基础设施配套,强化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成果应用,提升市场信息化、智能化水平。建立市场基础数据库,探索建立基于大数据、云计算的市场服务体系,谋划建设“一带一路”大数据中心。
2.集聚电商龙头企业。建设全国网商集聚中心,加快电商企业供地步伐,力争三年内建成电商产业基地200万平方米。扶持发展电商服务平台,把“义乌购”、“义网通”等一批本土电商培育成为电子商务龙头企业,争取获批“义支付”牌照。优化电子商务生态环境,完善信用、交易、投融资等全产业链支撑体系。引进国内外知名电商企业,在义乌建立区域总部、营销中心或集货中心,对市场带动作用明显、商业模式新、技术含量高的电子商务项目,优先列为全市重点产业项目,在用地、资金、人才政策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3.加快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加快打造全球网货销售中心与跨境电子商务高地。开展省级跨境电子商务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复制杭州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的经验和做法,推进小商品产业集群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试点。
(五)高效智能,完善现代物流仓储
1.大力发展同城物流。切实解决物流、电商龙头企业用地瓶颈问题,在市场周边规划建设短驳物流配送中心,招选第三方物流企业,并为其提供三年免费的营业、集货、装卸场地。构建同城短驳物流信息平台,建立集货运信息发布、系统调度、组货运送等功能于一体的同城物流体系。
2.加快发展国际物流。加快建设国际陆港城市,争取铁路口岸实现正式开放,争取获批水果、汽车整车等进口商品指定口岸,打造国际一流的内陆口岸。大力发展海铁联运、公铁联运等多式联运,加快航空口岸建设,积极培育国际航空货运市场,逐步增加国际航线,进一步做强开放功能平台。完善扶持中欧班列发展政策,拓展贸易链金融、仓储管理、跨境电商等增值服务,推动中欧班列拓点增效,实现市场化、规模化运作。
3.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抢抓国家现代物流创新发展试点城市机遇,完善仓储规划布局,加快义东北国内物流中心规划和国内“公路港”物流中心建设。招引集聚大型智能仓储物流项目,打造电子商务义乌总仓,力争三年内改造和新建智能化公共物流仓储设施200万平方米。
(六)便利规范,发展现代贸易金融
1.完善金融组织体系。发展担保公司,引导行业及各镇街、平台设立担保公司,建立政府主导的小微企业信用保证基金。设立由政府出资引导的进口产业增信基金,支持银行给予进口企业或服务平台融资,并逐步向出口贸易等领域推广。年内选择1-2个市场板块或行业试行建立市场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配套由商户、银行、平台出资的产业基金,凭借真实贸易背景向市场商户提供系统融资安排,待完善后复制推广。争取引进外资银行。
2.强化金融服务创新。加强商城集团、市场集团与中国进出口银行、义乌农商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开展“随用随贷随还”、“租金贷”等业务,年内覆盖市场经营户2000家以上,三年内覆盖市场经营户2万家以上。支持金融机构推广无还本续贷、循环贷款等小微企业流动资金贷款还款方式,实现还款无缝对接,降低“过桥”融资成本。
3.优化金融监管机制。加快完善市场采购贸易联网信息平台,建设集市场采购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和一般贸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完善个人贸易结汇管理系统,探索个人贸易结汇电子化,促进货汇总体平衡,建立企业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平台。
(七)创新协同,扶持文创产业发展
1.建设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改造提升盘活宾王市场,引入知名设计团队,打造小商品创意设计研发梦工场。建设良库文化创意园,加快老火车站、义浦路旧厂房和旧库房等文创园改造,做大工业设计中心、义台设计中心等项目,力争三年内建成文创空间200万平方米,每年吸引文创设计人员1000名以上,努力建设全球小商品创意设计中心。
2.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鼓励在义乌注册成立专利代理公司,正常运营一年以上的,给予一次性10万元的奖励。对获得国家专利的市场经营户,给予实用新型专利每件2000元、外观设计专利每件1000元的奖励。争取年内设立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将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期限由原先6个月缩短为7天。
(八)展贸互动,提升现代会展产业
1.发展壮大会展产业。大力提升市场化专业化办展水平,做强义博会、文交会、旅博会、森博会等国家级展会和电商博览会、进口商品博览会、装博会等新兴产业展会。在义博会期间举办国际品牌节、时尚周、时尚月等活动,发布小商品流行趋势、创办时尚杂志,把义博会打造为中国品牌商品博览会。
2.鼓励企业和市场经营户境内外参展。允许和支持社会力量组展,扩大境内外参展规模;鼓励企业和市场经营户参加境外展会和广交会、华交会,抢抓订单;对企业和市场经营户通过各种渠道参加境外展会和广交会、华交会的费用给予财政全额补助,降低企业参展成本,提高企业参展效益。
(九)商旅融合,壮大现代商务旅游
1.打造5A级旅游购物区。建设“丝路壹号”购物中心,提供进口商品一站式服务,打造全国最大的进口商品城。谋划布局“万国街区”,发展进口商品特色街区和异国文化步行街等零售型、旅游型特色专业街。谋划建设六星级万国商城。
2.完善商务旅游配套。围绕打造“义乌上河图”,结合国际商务旅游目的地城市和丝路小镇建设,完善市场周边商务、休闲、生活等设施配套,丰富旅游休闲产品体系,提高商务旅游舒适度。优化交通枢纽至市场的直达客运线路设置,加快市场周边停车设施建设,建立市场间点对点直达线路。
(十)强工兴市,深化贸工联动战略
1.发展特色小微企业创业园。坚持以市场带产业、围绕市场抓产业,引导传统企业提升产品质量,实现品牌化发展。结合“低小散乱”行业整治提升,整合现有标准厂房、企业闲置厂房、新社区集聚建设配套产业用房等资源,引导小微企业集聚改造、提档升级,强化市场的本地产业支撑。着力破解传统制造业环保制约,坚持堵疏结合,加快电镀、印染等配套产业园区选址落地,推进行业污染治理“一业一策”,实现绿色发展。
2.发展新兴战略产业。重点培育发展日用时尚消费、信息网络经济两个千亿级产业,以及先进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健康两个百亿级产业,提升产业层次,优化市场商品结构,提高市场“义乌制造”美誉度。大力推进“浙江制造”和义乌市场强强联合,办好“浙江制造”高峰论坛,建立“浙江制造”品牌推广中心和展示营销中心,把浙江的实体经济打造成为义乌市场的后盾和基地。
(十一)诚信为本,构建法制化营商环境
1.完善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挖掘市场信息大数据,建立科学有效的市场信用评价体系,引导开发各类市场信用产品,不断挖掘信用红利。着力打造可量化的信用市场,构筑统一高效的信用数据平台,强化市场主体信用分类监管,建立快速便捷的诚信激励和失信惩戒的联合管理机制,营造诚信便利的市场经营环境,全力创建国家信用示范城市。
2.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外商管理服务机制。完善采购商数据库,为在义外商发放义乌国际卡,建立采购商激励机制,根据采购商在义年限、采购业绩、商业信用等因素进行分级评价,累积到相应等级,采购商可在出入境管理、行政审批、子女入托入学、酒店住宿等方面获得相应的便利和奖励。
3.推进诚信文化建设。丰富“诚信日”活动,加强以市场经营户和企业为主要对象的诚信经营教育,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坚决打击假冒伪劣、商业欺诈等行为,打造诚信示范经营户和企业,全面提升市场诚信建设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