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处商标侵权案件809件,比上年增长9.92%;办理各类专利侵权纠纷案件478件;版权案件查处实现从无到有的突破——这是浙江省义乌市市场监管局2015年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完成的工作。
义乌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集散中心,不仅是我国消费品设计和制造能力的窗口,也是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那么,在国家鼓励地方开展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改革试点的大背景下,义乌的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做得怎样?有着怎样的改革举措?8月下旬,记者来到义乌,一探究竟。
“三权一体”归口市场监管局
义乌市地处浙江省中部,曾被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权威机构确定为世界第一大市场。凭借规模、信息、物流和中介服务优势,义乌吸引了全国几十万家企业直接向市场供货,市场外向度达65%以上,市场商品辐射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何把“小商品的海洋”打造成“购物者的天堂”?义乌市委、市政府在苦苦思索中找到了答案——保护知识产权,打击侵权假冒。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义乌市就确立了“大打大繁荣、小打小繁荣、规范更繁荣”的工作方针。他们尝试各种监管手段:对市场销售的注册商标商品进行备案;对市场主体进行信用评价,实现分类监管;强化市场退出机制,对有重大侵权违法行为的,收回市场摊位使用权;加大重点商品检测力度,禁止不合格商品上市;实行奖励举报制度,培养“线人”……
这些举措收到了不错的效果。然而,毕竟市场太过庞大,监管力量实在有限,随着市场功能的发展变化,发达的物流网络又给义乌市场的知识产权工作带来新的难题。
2011年3月,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义乌市成为全国首个由国务院批准的县级市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方案》中提及的多项任务与知识产权密切相关。2013年11月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实现统一的市场监管”和“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对推进综合执法作出部署,为市场监管改革指明了方向。
在此背景下,2014年3月,义乌市委、市政府以市场监管机构改革为契机,将原来由工商、科技、文化等部门分头负责的商标、专利、版权等知识产权管理职能进行整合,统一归口到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增挂知识产权局牌子,设知识产权监督管理科,建立全新的知识产权综合行政管理体制,打造在统一市场监管体系框架下的商标权、专利权、版权“三权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监管执法新体系。
“知识产权保护工作不能‘真空’开展,其与消费维权、信用建设、打击不正当竞争行为等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义乌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另外,知识产权‘三权’本身存在交叉的情况,比如文艺作品一经完成即享有版权,如果将某件作品注册成商标或者用作商品外观并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就又涉及商标权和专利权问题。因此,建立在市场监管框架下的‘三权一体’知识产权综合管理执法体系具有科学性。”
事实上,知识产权与市场主体息息相关,知识产权保护是统一市场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知识产权保护纳入统一市场监管体系下,有利于统一行使市场监管职能,有效整合市场监管执法资源,最大化提升市场监管执法效能。而从国际惯例来看,世界发达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大多不是独立的职能部门,而是隶属于经济管理或司法部门下的机构,如美国专利商标局设在商务部,英国知识产权局设在商业创新技能部等。
据了解,义乌市市场监管局承担的知识产权管理职能主要包括:监督指导著作权贸易活动及著作权集体管理和代理机构工作,依法承担著作权保护相关工作;负责专利市场的规范和管理,组织实施专利优惠政策和措施;依法承担商标、特殊标志保护相关工作,保护注册商标专用权;建立知识产权预警、维权援助机制;组织实施知识产权宣传、推广工作;开展知识产权对外交流与合作。
“知识产权只有给予足够保护,才能激发创新活力。”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党委委员、分管知识产权工作的叶向东说,“工商和市场监管部门作为市场监管的主体,在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实践中,具有行政执法网络健全、程序简便、快捷高效等突出优势。”
目前,该局有从事知识产权综合管理工作的在编人员近300名,机构包括该局下属的知识产权监督管理科、稽查大队、中国小商品城分局及14个镇(街道)市场监管所。
知识产权监管执法全面铺开
8月底,记者来到位于义乌市国际商贸城一区的协欣玩具有限公司,发现顾客一直不断,店长杨晴见到客人的第一句话便是“我们卖的都是正品,你们放心买”。“市场监管局现在对商标、专利和版权管得严,我们自己也重视。”她对记者解释道。
赵能俊是义乌市市场监管局中国小商品城分局一区监管室的主任,多年从事市场监管工作的他直言:“将知识产权综合行政执法统一到市场监管体系的框架下,我们身上的担子更重了,除了继续承担商标工作任务,我们还要摸索专利和版权工作的规律,一步步积攒经验。”
2014年3月以来,针对辖区1万多户经营户,中国小商品城分局一区监管室已经开展了多次关于专利、版权的宣传及培训。作为受益者之一,今年7月刚参加过专利培训的杨晴连连向记者表示此类课程“有用、实用”。
“在宣传、培训的同时,我们也加大了对相关案件的查处力度。例如,今年4月,我们就查处了一起销售假冒专利的遥控飞机违法案件。”赵能俊补充道。
实际上,中国小商品城分局一区监管室的工作只是义乌市知识产权综合行政管理工作全面铺开的一个缩影。数据显示,知识产权“三合一”改革之后,义乌市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明显加大:2015年,义乌市市场监管局查处商标侵权案件809件,罚没款1542万元;办理各类专利侵权纠纷案件478件;立案查处版权案件13件,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
取得一系列工作成果后,2015年,义乌市市场监管局被国家工商总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授予中国商标金奖——商标保护奖;同年,该局稽查大队荣获国家版权局查处侵权盗版案件有功单位二等奖。今年5月,义乌市被国家知识产权局认定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
“义乌知识产权综合行政管理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市场监管系统人员足、力量大的优势。”叶向东表示,“改革后,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在机构、人员、设备等各种力量上都得到了极大的加强,覆盖面也更广。”
创新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
去年年底,拥有工艺伞伞骨实用新型专利的曾先生,发现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店铺销售的产品涉嫌侵权,遂请求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对相关商品作下架处理。义乌市市场监管局引导曾先生到义乌市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进行处理,在调解员杨旭兴和余文峰的调解下,双方达成和解。
“随着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增强,义乌市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受理的类似纠纷越来越多。”叶向东介绍说,“2008年至2016年,义乌市通过司法诉讼解决的知识产权纠纷民事案件数量和通过行政调解解决的纠纷案件数量呈几何倍数增长。”
2015年7月14日,义乌市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在义乌市国际商贸城四区挂牌成立,成为浙江省首家县级知识产权纠纷调解第三方平台。中心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义乌市法院、义乌市市场监管局、义乌市司法局、义乌市律师协会、浙江省中国小商品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设立,遴选出23名具有丰富知识产权从业经验的同志开展调解工作,实行轮班制度。
“有别于法院委托调解组织进行调解,诉调对接中心可自行受理案件,调解成功后由法院进行司法确认。如果调解不成功,可以再进入诉讼程序。”杨旭兴是义乌市市场监管局知识产权监督管理科工作人员,同时在义乌市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志愿做调解员,具有专利代理人资格的他还被评为首席调解员。他介绍,义乌市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是公开、透明、独立的专业调解知识产权纠纷的第三方平台,实现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的快捷、经济处理。
对义乌市国际商贸城的商户而言,他们对调解制度的最大感受就是“处理知识产权纠纷方便多了,省事多了”。2015年6月11日开始试运行至2016年8月8日,义乌市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已经受理法院委托调解案件860件,案件标的总额4331万元;接受当事人自行委托案件88件,案件标的总额192万元。
在义乌市法院从事了9年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法官孙建英说,同质化竞争在义乌市国际商贸城比较常见,所以很容易发生侵权纠纷,在义乌市法院每年受理的近千件知识产权案件中,有近80%的案件最终通过调解终结。他认为,顺应当下经济社会发展对知识产权保护日益增长的现实需要,义乌市市场监管局等部门联合打造的第三方诉调对接平台,构建了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诉调对接的长效机制,将进一步助推义乌市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整体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