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9月14日讯(记者 祝露娜)从发出恶臭的义乌江到可以游泳的母亲河,无数条河流从往日的“黑脏臭”恢复清澈的面貌。在“五水共治”的大力开展下,义乌的环境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
“五水共治”是推进义乌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关键之策,也是一项顺应群众呼声的民生工程。自2013年,义乌便率先开展了“碧水商城”行动;2014年,义乌全面开展“五水共治”工作。按照“综合治污水、科学防洪水、生态激活水、安全保供水、全社会抓节水”的总体思路,义乌城乡联动、标本兼治,强力推进治水各项工作。
今年以来,在市级河长的牵头指导下,五水办、环保局、城管委等相关单位及各镇街组成联合调查组,并委托专业水质调查公司对全市41条“河长制”河流及岸上污染源进行全面排查,摸清治理底数,形成了每条河流的“一河一策”、“三图三表”及全市“1+9+14+6”的源头治水模式(1个总体规划,9个污染源头治理,14个镇街主体责任,6大保障机制),全力推进流域治理和源头治理。
其中,1个总体规划即为义乌市委托省环科院编制的“五水共治”工作“十三五”规划。9个污染源治理分别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城镇雨污合流整治、工业企业雨污合流整治、重污染、“低小散”、“六小”行业治理、集贸市场和特定行业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河湖库塘清污(淤)、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初期雨水治理。6大保障机制为“河长制”、项目投入机制、运维管理机制、督查考核机制、执法监督机制、全民参与机制。
“五水共治”开展以来,义乌共实施治水项目633项,投资约48.65亿元,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截至今年4月,义乌市7个省市控断面和3个交接断面全部达到地表水Ⅲ类,达标率为100%。全市23条垃圾河319.3公里、20条黑臭河248.5公里已整治到位,基本消除“黑、臭、脏”。经过努力,义乌市于去年成功创建为浙江省“清三河”达标县。
此外,义乌城乡污水实现了全域治理,城区三座污水厂、义亭污水厂与佛堂污水厂已实施管网连通,完成5座污水厂的提标改造和工艺优化改造, 9座污水处理厂均执行严于国家一级A标准的“义乌标准”。对于重污染源头,化工、造纸、电镀和印染四个行业整治完成率均达到100%,并实施畜禽养殖业萎缩管理。
义乌市深入贯彻落实“河长制”,目前已构建市、镇、村三级河长治水体系,实现村级以上江河溪“河长”全覆盖,并在全省首推五水共治作战指挥系统及“河长制”管理信息系统,,探索建立了水质监测分析综合评价机制、投诉举报受理奖励机制、治污绩效考核等“五水共治”十大管理机制,形成了一套统分结合、高效管用的治水工作新机制。
下一步,义乌市“五水共治”工作将进一步发挥“河长制”的治水统领作用,攻坚克难,推进源头整治;夯实基础,加快项目建设;建章立制,加强长效管理,确保实现年度水质目标和流域的长清久治,打造秀水义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