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元一斤的红提、28元一斤的车厘子……在义乌市区城中西路宏迪路口新开了一家专卖智利水果的店叫“成氏果园”。
水果店的主人是智利小有名气的侨领成建新。在智利经商10余年,他习惯每天吃当地的水果,喝当地的葡萄酒。回乡之后,他就想是不是可以把智利的特产带回义乌。
没想到,希望与他一起分享进口葡萄酒和进口水果的亲朋好友越来越多。就这样,他成为了义乌第一批直接从智利进口水果的商人。
2016年6月28日,成建新62岁生日当天,他的第一家进口水果店正式开业,以前成建新把价廉物美的义乌小商品带到智利,如今他又把智利的水果带入中国。
把义乌小商品带到智利
光袜子一天就能卖4万美元
白衬衫、西装裤、一双皮鞋,身材高大的成建新看着要比同龄人年轻不少。他笑着说,这是因为自己一直保持着好心态,做生意多年从不关心赚多少钱,考虑最多的是能为亲朋好友、生意伙伴带来什么。
或许正是这样的好心态,让成建新走到哪里,生意都能如鱼得水。只是,很少有人知道,上世纪70年代,为了生计,成建新下井当过煤矿工人,远赴省外打过工。1986年,成建新回到义乌进入当地一家公司,迎来了人生的重要转折——选派到深圳大学进修。
在深圳感受到改革开放的大潮,成建新萌生了下海创业的想法。进修结束后,他就创办了自己的服饰品牌“金特力”,把改革开放前沿的先进理念,带到了市场经济刚萌芽的义乌。公司最初只生产一些童装,到后来主营生产职业装,生意越做越大,客户遍布世界各地。
上世纪90年代,成建新积极响应国家“走出去、引进来”号召,先后到俄罗斯、巴西等地创业,最后选择留在智利。当时,对于很多国人来说,智利是一片未曾开垦的“处女地”。
当时,智利知道义乌和义乌小商品的人并不多。依靠多年的积累,成建新开始把义乌市场上的服装、袜子等日用小商品成柜地发往智利。作为义乌乃至浙江最早到智利打拼的商人之一,他的生意很快打开局面。
“当时,价廉物美的义乌小商品很快受到智利消费者的欢迎,光袜子一天就能卖4万美元。”成建新说,生意最好的时候,义乌有近50家袜厂为他加工产品。
热衷侨务事业
做两国贸易桥梁
身在异乡打拼,成建新吃过不少苦头。他说,在外创业最大的困难是不懂当地语言和法律,为此他被不法商人骗去数十万美元却维权不得。但是,成建新认为创业途中有困难才是正常的,不久他就顺利在智利站稳脚跟。2006年,成建新牵头成立了智利中国义乌商会,会员有40多人。
如今,智利义乌商会会员增加到100多人,智利市场上90%的小商品来自义乌,这些商品又通过智利自由贸易区辐射到南美洲各国。“在海外创业的商人,都是靠吃苦吃出来的。”成建新说,成立商会是为在智利创业的商人互帮互助创造条件,让新人少走弯路。
10年前,成建新将生意交给儿子打理,把更多时间和精力花在侨务工作上。“生意是做不完的,众人拾柴火焰高,让更多人能够在智利把生意做下去,让更多的义乌商品能够走进南美,这也是一份事业。”成建新说。
作为全国10多个省侨联(侨办)的海外理事,他经常飞回国内参加各种会议。“生意或多或少会落下一些,但是我不后悔,能做这些事我很开心。”
引进智利水果水产
让消费者享受便宜的进口产品
不管工作有多忙,成建新每年都坚持回义乌走走看看,把优质项目、招商政策等信息带到智利,不失时机地为家乡义务宣传。他说,叶落归根是所有海外义商的心愿。
去年,义乌市政府举行首届“商城回归奖”颁奖仪式,成建新获奖。在台上,他摇响了手中的拨浪鼓。“相比家乡给我的荣誉,我为家乡做的实在太少。”他激动地说。
现在,成建新一年有大半年的时间在义乌。除了坚持做侨务工作外,他准备在义乌开拓另一番天地,把优质的智利水果带到家乡,让大家用更低的价格品尝到更好的进口水果是他的新事业。“智利苹果、红提、猕猴桃、车厘子……从当地农场采下来后直接冷藏装箱发往国内,我要让更多义乌人吃到更新鲜的智利水果。”
成建新说,他坚持不花钱打广告,是为了让消费者能用更便宜的价格买到进口水果。从一开始的亏本促销,到现在的成本价销售,他的水果事业已经步入正轨。最近,他又计划飞往智利,最大的任务是争取年前把当地的水产资源带回义乌。
“智利有南美最长的海岸线,水产资源非常丰富,我希望能让更多的义乌人享受到优质的海鲜。”成建新说,现在自己做生意不是为了赚多少钱,而是希望通过自己多年来积累的资源,把智利的好产品带回家乡分享给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