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的浙江学考选考已落下帷幕。义乌的高中生经过上周秋假休整,已重新回到校园。对报名参加选考的学生来说,这次考试相当于高考,关系到今后报考的高校和专业。
这次新高考试题有哪些新变化?如何适应新高考的变化,今后提升复习效率?新报邀请了义乌中学各学科高三骨干老师,请他们就英语和各选考学科的试题进行了分析。
英语
试题分析老师:王文伟
一、保持稳定,以人为本
这次浙江英语试卷体现了“变中求稳”的命题思路,总体难度适中,无偏题怪题。试题注重交际,强调应用,渗透中外文化知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具有适度的开放性和探究性,注重对考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正向引导。
整卷语言材料选自英语国家经典著作和主流媒体等权威资源,题材涵盖人文、社会、教育、文化、等方面,文体涉及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夹叙夹议等多种类型,考点统筹兼顾,分布广泛,重点突出。
二、精选素材,关注思想
该试题一共选用了5篇文章,这些文章话题丰富、体裁多样、语言地道、风格不一、信息量大,能让考生充分体会到英语语言的魅力。
同时,语篇的选择突出了思想性,发挥语言考试的教育功能,传播了正能量。其中,阅读理解三篇语篇在考查考生阅读能力的同时,也正确引导着学生的价值观,培养着学生的文化品格。如A篇讲述了Kate为了挽救火车上乘客,冒着生命危险,冒雨前往,成功告知站长,阻止火车前行的英勇事迹。而阅读七选五更是贴近学生生活,从三个方面介绍如何成功度过青少年时光。完型填空通过讲述让孩子养鸡的故事,传达了一个浅显的人生道理。
三、大胆创新,突出能力
浙江新高考试题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其中用语法填空替换了单选和改错,把语言知识与语篇、语用更加紧密结合在一起,明显突出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阅读写作部分由两篇作文取代了一篇书面表达,即应用文写作和读后续写或概要写作(改卷选用读后续写)。其中,读后续写要求学生不仅要读懂原文的已有信息,读懂已有信息的字面含义,还有理清文章的脉络和关系。续写短文时,学生需要明白故事的发展进程,前因后果、空间变化、人物特征和情感等。在此基础上,根据线索,发挥合理想象,并用英语表达出来。该题型不仅考查了学生阅读能力:有效获取、处理、加工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表达语言知识,传递信息的能力,更考查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正确的写作策略及情感态度。
历史
试题分析老师:龚辉强
历史试卷从题型、内容上看较为稳定,历史命题趋向成熟,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注重历史主干知识考查和历史知识的整合。由于学考卷和选考卷合二为一,因此试卷既注重历史基础知识、主干知识的考查,同时也突出历史知识的整合能力。如31题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整合了必修一“五四”运动和必修三“新文化”运动;32题整合了必修一“代议制”的确立和必修二“工业革命”的英国史;33题整合了选修六“长城”和选修四唐太宗的民族、对外政策;34题把选修六西斯廷小教堂和必修三宗教改革相结合。
二、关注时政热点。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历史总和现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在试卷上体现在关注时政热点,如周年纪念考查了红军长征的意义(1936年)、无线电最早在中国出现(1906年);时政热点如“天宫二号”考查了中国掌握一箭多星技术的时间、“人民币入篮”考查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职能。
三、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主要包括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理解、历史解释和历史价值观五大方面。试卷凸显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如考查时空观念的试题有10、11、16、19、22、24、29等小题,体现史料实证的有5、27、28、33等小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有22、31、32等小题。
政治
试题分析老师:冯敬
这次浙江高考选考政治试题,体现政治学科立德树人的责任和价值引领功能,并将政治学科的核心素养,即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的培育渗透于整份试卷。具体而言,试题呈现以下特点:
一、命题稳中求新,科学引领教学
相比以往,本次试题最大的变化是在主观题中出现了《文化生活》的考题,虽然分值不多,问题难度也不高,但释放的信号却让广大师生明确了新高考主观题必修部分并非只考察《经济生活》与《生活与哲学》两个模块,对于后续复习影响较大,避免日常教学中功利性地轻视《政治生活》与《文化生活》,有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关注时政热点,凸显学科特色
本份试题各题型中出现了较多的时政热点素材,如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G20杭州峰会、泰顺古廊桥修复、精准扶贫、女排奥运夺冠、英国脱欧等,注重通过时政热点素材创设情境设置问题,引导考生复习理论知识基础上更多关注时政,倡导理论联系实际,体现了鲜明的学科特色。除此之外,试题中还有大量的生活情境,如网店交易、扫码消费、微宣讲等,都引到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学科视角品读生活现象,学以致用。
三、紧扣课改方向,注重学科素养
试卷紧扣社会发展和时代变化对政治教育的要求,注重对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如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习近平向奥巴马阐述中国坚决遏制“台独”和“藏独”的原则立场、“中国好人榜”评选、公民负责任地行使监督权、“瓦伦达效应”、朋友圈非法暴照、借钱不还等试题,都明显渗透着对学生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从而鲜明地引导学科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的要求。
生物
试题分析老师:吴湘茹
一、结构保持稳定,难度略有增加
试卷结构稳定,难度较以往有所上升。如26题考察学生对实验结果的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实事求是,从事实出发分析问题;27题突出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28题考查学生解决遗传学问题的能力。这些题除了要求考生很好地掌握课本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外,还要求学生快速审题,独立思考,有一定的难度。
二、贴近现实生活,关注学科素养
试题紧密联系当前社会时代背景,从日常生活等方面进行试题设计,如第5题“遗传育种”,第6题“酸雨”,第10题“植物插枝生根问题”,第24题“人体的免疫应答”等内容,不仅考查了考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更注重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和原理来解释和解决生活、生产、科学技术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一些相关问题的能力,从而引导高中生物教学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
三、突出能力考查,实现考试目标
试题设置各种图文信息,考核学生分析推理能力、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积极引导生物学科教学,突出表现在:(1)重视图文转换能力。试题题干中有曲线图、示意图、家系图、柱形图和表格等。(2)加强实验分析和设计能力,如第18题、第33题。(3)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如第25题“种群的数量变化”,第31题“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等。
物理
试题分析老师:陈伟丁
1.试题与考生生活、现代社会及科技发展联系紧密,以一些热点为出题背景,有利于考生的继续学习和终身发展,例如:中国女排在比赛时的排球,“最忆是杭州”表演中的演员,服务型机器人,“天宫二号”等等,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源于教材而又不拘泥于教材。
2.试题难度与前一次选考难度基本持平,有较好的层次性和区分度,能满足高校选拔人才的需要。试题注重原理的理解和分析,注重考察考生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试题还重视物理思想方法的考查,例如:图像法、18题中电表读数法、21题中可拆变压器的控制变量法、多过程分析法、22题中等效电路法、23题中的微元法等等。
技术
试题分析老师:陈功杰、陈玫
一、信息部分
全卷的特点是知识覆盖面广,又重点突出了主干知识的考查。大部分选择题,都不是单一知识点简单的重复,而是每个选项尽可能多地覆盖了主干知识。全卷试题从知识应用出发,多维度地考查考生对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全卷试题不单纯考查知识点记忆与复述,更多的是考查考生的信息技术学习能力、对信息技术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对技术、原理的灵活运用。
算法和计算思维是全卷的考察重点,体现了学科核心素养。不过本次学考或选考部分的算法难度较往年有所降低。算法与程序设计题的考查形式也较新颖,拓展了学生思维空间。
二、通用部分
与4月选考试题相比,10月选考有以下特点:
1.题型不变,难度提升
试题延续了以往的题型,连考点分布情况都基本相同,但是难度提升了。例如选择题前3题,以前答案明显,往往是送分题,但这次选项接近,对概念理解不深的学生就很容易失分了。第16题的三视图考查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这次有三个斜面,平时立体感强的学生都花费了较多的时间来解答这道题目,而且只有少数全对。
2.回归教材,注重实践
这次选考试卷中教材里的案例多次出现,如第8题、第9题、第11题和第14题,所以今后教材也是一本复习资料,吃透教材中的每一个案例很重要。另外工艺操作题由文字题改成了图片题,这对于实际操作过的学生来说很容易,但没有亲身体验的学生就会吃亏了。所以技术作为高考科目后不能一味刷题,实践操作还是要加强的,毕竟这是一门“做中学、学中做”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