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0月28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方星梁)以往,一些地方美丽乡村建设开发带给人们的只有打打扑克、喝喝茶、吃顿饭,缺乏体验性、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其业态也缺乏深度与广度。因此,也缺乏经济带动力,更缺乏可持续建设与发展源泉。有的村庄曾经一度美丽过,但只是昙花一现。在义乌美丽建设历程中,也不乏这样的痕迹。
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规划设计院院长、总规划师严力蛟教授认为,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内容是“美村富民”,也就是在美丽乡村建设过程中,突出植入相关业态、做好产业,把美丽、生态、风景转变为生产力,帮助广大农民经济富裕起来、生活幸福起来。
严力蛟教授说,美丽乡村建设必须立足本地本区域实际情况,创新业态,通过深度开发、广度推进,探索新型运营模式、商业模式、赢利模式。事实上,义乌一些村庄创新思路,既要美丽、又求富裕,“美村富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大陈镇马畈村就是通过众创而走上“美村富民”的一个典型。
马畈村坐落在义乌市北部。近年来,该村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以“村民入股、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股份制形式,创办了“农业奇幻乐园”,构建了一片“溪流水上可游玩、田园地角可观赏、阡陌沟渠可参与”的“乐土”,并通过持续举办一系列节庆活动,从深度与广度上延伸以农业农村为特色的休闲、娱乐、旅游产业,走上了“美村富民”的新路子。
村党支部书记钱江介绍,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马畈村“农业奇幻乐园”共接待游客14万人次,该乐园营业收入达到360万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农业奇幻乐园”还带动了农家餐饮、土特产等销售消费,创收达到600万元。此前,马畈村在今年8月份,给全村村民与参与投资的股民,进行了分红,每个村民获得800元红利、每位股民获得600元红利。
其实,义乌市许多村庄都已经踏上以“众创”求“美村富民”的旅程。像义亭镇的缸窑村、城西街道的何斯路村等,缸窑村通过挖掘传统陶艺文化,建立陶艺体验活动基地,吸引游客参与。村党支部书记陈跃俊介绍,今年国庆期间,前往该村的游客达到3.5万人次。何斯路村因为环境清幽、高雅,声名远播,吸引了上海、杭州等大城市游客,乃至广东、安徽等地游客前往观光。
不能不提的是,充分利用焕发传统民居建筑风采,是一篇值得大做的文章。人们常说,传统民居建筑是蕴藏深厚文化内涵,是宝贵的物质与精神财富。据义乌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城建档案馆2010年编辑出版过的《义乌古建筑》一书介绍,义乌古民居建筑数量众多、建筑宏伟。近年来,根据上级统一部署,义乌市开展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利用工作,挖掘保护历史遗产、开发利用精神财富。
它既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一个重要载体,更是以“众创”形式实现“美村富民”的平台。浦江县虞宅乡新光村提供了一个可资借鉴的思路。2015年9月,新光村利用现存16幢160余间传统民居建筑,引进“青年创客联盟”,开设了“廿玖间里”旅游创客基地、双井房文创艺术馆,打造出了“旅游+互联网+农业+创客”的“浦江模式”,为青年创客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业模式。现在,该基地已经有50多位创客开始他们的寻梦旅程。今年国庆期间,前往观光的游客超过10万人次。
专家们说,放眼全国,当前,中国已进入大众化休闲旅游阶段,农村成为旅游新热点、新时尚。可以期待的是,在“经营山水、经营乡愁、经营美丽、经营文化”理念指引下,义乌的美丽乡村建设将与全域旅游深度融合,推动全域美丽乡村、全域旅游景点、全域创新创业、全域强镇富民建设,打造“中国众创乡村”,达到真正把“美丽”包装成产品、展现给公众、转化为财富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