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1月12日讯(记者 祝露娜 通讯员 季广成)“春捂秋冻”这个健身强体的经验,大多数人都知道,也有不少人为之付诸行动,但如果“捂”过了头或“冻”过了头,就会适得其反,会给身体带来损害。这不,马女士为了让幼女身体健康,进入冬季了还让女儿着单薄衣服,结果“冻”出了毛病。
马女士的女儿丹青(化名)10个月大,进入秋季后,马女士按照“秋冻”的“原理”,让女儿穿着单薄的衣服,即便是气温下降,刮风下雨,也是如此。过了立冬,特别是近两天气温骤降,成人都穿上了棉衣,可马女士还只是给女儿添加了件线衣线裤,继续让女儿“冻”着。
近日,丹青出现咳嗽并伴有气喘,起初马女士并没有太在意,只是到药店买点止咳糖浆给孩子服,但效果不佳,孩子咳嗽、气喘加重,马女士感到事态严重,这才将孩子送到了医院。
“医生,我女儿这两天都是咳嗽,还有气喘,不知是啥病?是不是我给她穿得太少着了凉?”接诊医生、儿科主任夏文芬看到孩子衣服穿得单薄,就问马女士天气变了,温度在下降,为什么不给孩子保暖时,马女士就把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夏文芬在对孩子进行仔细检查后,诊断其得了支气管哮喘病,随即为其进行对症治疗。
夏文芬说,“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一直流传下来的俗语,秋天天气凉爽,不要过早添加衣物,适当冻一冻让身体能够逐渐适应寒冷的天气。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这么“冻”,也不能太过度地“冻”,有些地方,该保暖还是得做好保暖工作。婴幼儿对温度的适应性比成人相对要弱,因此,要随季节和气温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一味地让孩子去挨“冻”,就会适得其反,“冻”出毛病,这位妈妈的做法不足取。
一般情况下,日照温度在15℃~20℃时,人们可适当减少穿衣,但真正到了接近初冬时,就要及时添衣。稠州医院内科专家龚作容介绍,以下五种疾病“冻”不得:
对于有慢性肺病的患者,切不可“秋冻”。这类病人,素体虚弱,寒邪易乘虚而入,造成气管、支气管等痉挛,从而诱发气管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的发作或加重。
心血管病的患者尤其要注意,这里主要涉及到的心血管疾病,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力衰竭等。中医认为,心主血脉,心系疾病多与机体内的津、血运行不畅相关。由于津、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因此津、血的运行状态受外界温度影响很大。寒性收引,寒客血脉,则气血凝滞,血脉挛缩,心脉失养,从而引发血压的波动及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发生。
所以对于心血管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因为体质虚弱,不能耐受增加运动以防寒及增强机体抵抗力的活动,所以不应“秋冻”。
对于胃肠病患者,包括慢性胃炎、慢性肠炎、消化性溃疡等,还应小心对待秋冻。如消化性溃疡患者多呈周期性发作,尤其十二指肠溃疡患者更为突出。一般自秋季至次年早春,都是溃疡易发季节。这类患者正气不足,卫外防御功能下降,很多人平时都手足不温,容易感冒。胃是多气多血之腑,寒则收引,受凉后气血运行不畅,则会诸症蜂起,或吐或泄,或胀或痛。所以若遇秋风瑟瑟,还是应该及时添加衣物的,不能过分“秋冻”。
糖尿病患者不宜“秋冻”,一是因为“秋冻”容易感冒。长期或者不定期的高血糖使人体白细胞的吞噬能力降低,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所以季节交替、忽冷忽热时容易感冒。二是以防患者血管痉挛。当糖友的血管突然受到冷空气刺激时,会发生血管痉挛,使血流量进一步减少,而其常合并周围血管神经病变,会导致微循环障碍,容易引起组织坏死和糖尿病足。